吐血整理,一文读懂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z]

时间:2019-06-12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吐血整理,一文读懂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z],主要包括吐血整理,一文读懂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前世今生和未来[z]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z]https://www.gfedu.cn/cfrm/content_22687.shtml
从定义上来说,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security)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首先, 我们得搞清楚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

从定义上来说,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security)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其实衍生品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它是带杠杆的,用通俗的话来讲,投资者可以拿100元去做1000元或者更高的交易。一般说来所有带杠杆的交易都可以被理解为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分为期货,远期,互换,期权,当然期货里面又可以分为利率期货,期指,国债期货,还有商品期货。

OK,基础概念普及完之后,就开始进入正题了。 (先讲结构,再讲故事,想看故事的朋友请跳至下一部分)

至于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中国政府不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个问题,我首先不是很认同,如果平时关注股票行情的人,应该都知道证监会前不久批准上交所开展股票期权交易试点,2月9日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线,股票市场在人们的期待中终于进入期权时代,这对机构来说分明又多了一样对冲风险的工具了。回顾2010年的时候推出期指,到后来国债期货又重新出现,再到今天的期权,其实我们的政府还是在做出一些改变的,只是这个改变是以一种稳健的方式在进行,又怎么能说不积极呢?

看到许多人都提到了327国债事件,327事件虽然轰动,以至于成为经典的案例,被我们无数次搬到教材中,却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如果仅仅因为这一次事故就让我们的期货市场落后于股票市场这么多年,那监管领导也太小心谨慎了。其实不然,要想彻底的说清楚这还得从整个期货发展历程开始说起。

考虑到期货相比于互换,期权,它作为更常用的对冲工具;其次,期货作为衍生品工具也是最先发展起来的中国在衍生品当中最先发展的,所以我的回答侧重更多的放在期货上。

一般我国的期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初创时期(1990年底—1993年)

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现货为主,首次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期货市场的配套法律法规严重滞后,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国内各类交易所大量涌现,达50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达到1000多家,大多为兼营机构。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期货市场缺乏基本了解,盲目参与境内外的期货交易,损失严重,造成了国家外汇的流失,境外地下交易层出不穷,期货市场虚假繁荣,引发了一些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

规范整顿(1993年底—2000年)

1993年1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第一阶段:交易所从50余家减为15家,经纪公司从上千家减为330家。第二阶段:交易所从14家(96年关1家)减为3家: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经纪公司从330家减为目前的180余家,交易品种保留12个。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四个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使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

规范发展(2001年—至今)

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九届人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正式拉开了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序幕。2004年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2004年期货市场扩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棉花(资讯,行情)、燃料油(资讯,行情)、玉米(资讯,行情)、黄大豆(资讯,行情)2号等品种先后上市交易。2006年初期货品种又增加了豆油(资讯,行情),白糖(资讯,行情)两大品种,使期货品种达到14个。

而我主要想讲一下规范整顿(1993年底—2000年)这段。正是因为这段时间,不规范的东西太多了,内幕交易,价格操纵,以至于期货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这些功能早就被投机所代替,俨然成为资金的博弈,赌徒的天堂。这时候政府实在是看不下去,决定开始整顿,不在推行新品种了。这是衍生品市场一度停滞的最关键的原因。从长远来看,这对市场趋于成熟是有利的。

1992年1月19日,小平同志南巡,视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况后,他指出:“有人说股票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在上海、深圳先试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成功的,看来资本主义有些东西,社会主义制度也可以拿过来用,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嘛!错了关闭就是,以后再开,哪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事情。”小平同志的这番话回应了当时的一些人的质疑,毕竟股票,期货都是资本主义的那套东西,大家一时间还接受不了也正常。但是有些头脑灵活的一些人就已经抢占先机,在股票认购证上赚得第一桶金,有了资金的原始积累,尝到了甜头,开始辗转期货市场。可以说这部分人是当时期货市场的主要群体。

相比于今天,当时的期货市场是很乱的,目前我们知道期货交易所只有四家,分别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可是在当时光交易所就有好几十家,那是一个主力横行的年代,内幕交易,庄家坐庄是很普遍的现象。

九几年的时候,有个大户,从未炒过期货,但是他认识某个合约的控盘主力,因为有内幕消息,他到营业部开户的时候只带着一张600万元的支票来,一个多月时间,他就拿走了1800多万,也顺便把那个营业部中楚楚动人的报单小姐带回了家(那个年代的交易不是网上交易,都是人工报单交割)。那是一段令许多人难忘的经历,因为市场的混乱,有消息的人赚钱变得是件很容易的事,与其说事赚钱,不如说是在抢钱。

327事件只不过是一次导火索,市场在一次次挑战监管层的容忍度,继327之后,像国债319合约,商品期货中,苏州红小豆,上海胶合板,海南咖啡等品种,行情一次比一次凶险,9609咖啡尤甚。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剧烈动荡走势才迫使监管部门意识到必须要开始整顿,于是把交易所缩小到只有4个,又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到了2010年才开始推出金融期货——股指期货。

我的一位老师就曾是某家期货公司的操盘手,因为我经常会和他讨论一些股票上的问题,一来二去也就熟络了,也听他讲过他曾参与的几个品种。

在这里我特别想介绍两个相当经典的品种,一个是楼上许多人都提到的国债期货,还有一个就是海南咖啡。

恰巧前几天刘汉被执行死刑的新闻,这立马让我想起当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四位赢家。他们分别是魏东、袁宝璟、周正毅以及刘汉。这四位在当时的327合约中属于多头主力。327这个故事,我曾在书中看过一遍,好几门不同的课上听老师讲过好几遍,去年暑假参加的期货培训课上又听了一位从业人员讲了一遍,这足以说明327事件的经典程度。

确实,如果当年有幸参与过这波行情的人,都不会忘记1995年2月23日这天,一夜之间,有人进入天堂,有人深陷地狱。期货就是这么残酷,多空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用一将功成万骨枯来形容也不为过,站对了队伍,不仅有肉吃还有汤喝,正如我那个故事中提到的,还可以带走漂亮的保单小姐;站错了的话,不仅可以让你账面上的资金赔的一干二净,还有可能让你倒欠营业部钱。

在327事件发生之前,我一直认为,管理层对待衍生品工具的态度是宽松。主管部门因为不懂也就不去管,也因为不想懂也就不想管,而且当时相关条例也没有完善起来,这给了许多有背景的人钻了空子,327事件一出,以中经开为首的多头就把当时的第一大证券万国证券瓜分了。试想如果当时管金生赢了这场战役,万国会不会就成为了第二个高盛,第二个美林呢,但历史可以重演吗?

我想在327事件的最后惊魂8分钟,肯定是把我们的政府吓到了,于是在1995年5月18日,政府高层终于无法容忍国债期货几乎完全失控的局面,决定停止国债期货的交易。直到前几年国债期货有重新被推出,但是今天的国债期货尤其是国债期货呢?交易规则改变了,参与交易的人也不同了。

我第二个想说的品种就是海南咖啡,1996年到1997年的海南咖啡,也算是近二十年来最为凶险,残酷,诡异的品种之一。

我为什么会说96-97年的海南咖啡非常凶险呢,因为稍微懂一点交易的人会知道,在一般期货品种的交易中,投机者如果对市场运动的趋势判断错误的话,只要能够及时止损,至少不会被迫平仓。这就好比两个高手在比武,看苗头不对,自断手臂,向对手磕头认输也就了结了,但是这招对海南咖啡却不管用,做海南咖啡绝对不能出现方向性错误,因为这个品种的趋势一旦爆发,就会出现好几个涨跌停板。根本不给你逃命的机会,一剑封喉。

海南咖啡另一个特征是,日内价格波动相当剧烈,有时一天里面价格会有好几次在涨跌停板间来回运动,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我曾见识过非常疯狂的一只股票,当时这只股票因为重组失败,停牌,复牌之后连续跌停,后来传徐翔愿意接这把飞刀,硬是把价格从封死跌停打到了涨停,我看了也是心惊肉跳的。更何况在期货里一天来回好几次涨跌停,你要知道如果你的保证金不够了,随时会爆仓。这不像股票,输了,也只是浮亏。所以在海南咖啡品种上,即使你看对了方向,你也会被这种上串下跳的走势,吓得一身冷汗,明明对自己的判断非常有信心,最终也会放弃一笔可以赚大钱的交易。我刚才提到的那位一位老师,就是在9609咖啡上,被穿仓了,后来期货开始整顿,他就远离了这个市场,一直在大学里教书,08,09年的时候有几家期货公司诚邀他,他也委婉拒绝了。

说到底衍生品对我们大多数来说,其实真的很遥远,我上面说的那几个著名的品种,其实我本人没有参与过,许多都是从我周边认识的人那里听来,或者从书中看到的。而我的一位同学,有一次略带自豪的跑过来说,他老师让他做了几手模拟的期指买单,还有一次他说,他的一位老师在期指上赚了多少多少钱。我能理解他那种心情,是想找人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但我又不能把我内心的独白告诉他,你这样很low。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时候确实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我无法和他解释我当时所想的。这种情景就好比说是,我已经在江湖闯荡了好些年,突然某个完全不懂武功的人拿着一本武功秘籍在我面前纸上谈兵,令我哭笑不得,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沟通,因为从他的话语当中,我丝毫未曾感受到他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也巧的是,我的另一位朋友,他比我大个五六岁,一直在我面前说A股是政策市,国际化程度不及香港,前不久带着一笔资金去香港做涡轮,心态也和我那位同学一样,最后输的很惨回来,从此老老实实上班工作,闭口不谈投资。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点,衍生品的杠杆的威力有多大,不是我们的政府不想推出利率期货,汇率期货,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条件还很不是特别成熟。

一个成熟的市场肯定是要经历(个人看法)

(1)摸着石头过河,

(2)发生问题后,收缩开放力度,

(3)规范市场,让后再逐步开放

其实对于开放衍生品工具来说,也是这么一回事。期货市场本应该是一个规避风险的地方,曾几何时,在国内的一些交易所,期货却成为了一个制造风险,激化矛盾,给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带来麻烦的东西。

这次上证50期权推出,如果不设定许多限制条件,需要50万资金门槛,需要分等级考试,相信以我国民的风险偏好,很多人还没搞清,就会有人冲进市场先玩起来再说。输了就嘛又开始埋怨政府,当年的327跟着管金生做空的散户不就是如此吗?

06年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股票的流通问题,如今注册制马上也要落实,证券法也马上要继续修订,我们的市场确实是在朝着成熟,规范的方向在发展。曾有位华尔街的投资大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中国走上证券发展道路已经是比他预想要早了20年。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其实我们的发展进程已经快了许多。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当我们的债券,外汇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的监管部门自然会意识到需要衍生品来对冲规避风险的。

有很多人要么吐槽中国政府制度,鄙视天朝监管者的能力;要么说衍生品是金融机构规避金融管制的产物,和政府支持不支持两码事。

我觉得这些观点都有点片面。

1.衍生品诞生的主要目的是管控风险,至于是为了满足Basel 3和各种监管要求,还是自己觉得有这个必要性都先不谈,后来衍生品发展过程中走歪了也先不谈,衍生品诞生最初始的目的,还是为了对抗价格波动,管理自己的风险的。

2.虽然说美帝衍生品市场那么发达和政府滋磁不滋磁关系不大,但国情不同,现在中国的衍生品市场乃至金融行业,还是处于主管部门“研究一个,出台一个办法,推出一个产品”路径[1]现阶段,如果中国政府真的不支持衍生品市场,或者说中国政府不支持任何一个产品,一件事,那么基本就别想了。

3.中国政府其实一直在积极推进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远远比大家想象中的积极。那为什么大部分人感觉不到中国各种衍生品的存在呢?

你不是从业人员

天朝衍生品的名字都起的挺有艺术性的,看到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或者CreditRisk Mitigation Agreement,你能想到这本质上就是大名鼎鼎的CDS吗?你去google CRMA,只能搜出来Certificationin Risk Management Assurance。

中文博大精深,比如说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个股期权和股票期权计划的区别。

中国衍生品发展阶段的确比较初级,各种金融产品交易量和影响力还及其有限。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政府没有积极推进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也不代表中国的衍生品品种就少,其实中国市场上大多数衍生品种类都有了。

下面我就就再按着金工民工的圣经,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里面的分类来稍微帮大家梳理一下中国衍生品的现状吧。现有的衍生品我会附上合约范例(一般是第一笔合约,更有代表性,当然国债期货这种只有一种)和相关的监管文件,方便大家学习。

Hull神的书里把衍生品主要分成了:Option(期权), Futures(期货),Forward(远期),Swap (互换)和Credit Derivatives(信用衍生品)。

而衍生品的基础资产(underlyingassets)又可以分成利率类(Interest),权益类(Equity),货币类(Currency),商品类(Commodity)和信用类(Credit)。

显然按基础资产分类讨论,每类中按衍生品的种类再细分梳理比较清楚啊。

注:

1.以下所有衍生品均指于人民币相关的衍生品,中国银行(BOC)等有多种日元美元期权等产品,但因为不涉及人民币,我觉得本质上不属于中国的衍生品的范畴,所以没有涉及。

2.信用衍生品比较特殊,在最后写。

---我是干货的分割线---
 

利率类

一、利率期权interestrate option

这个……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我们只有外汇利率期权(ForeignExchange Interest Rate Option)

但是你造NAFMII(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有多努力吗!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冯光华昨日表示,将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交易,积极培育基于人民币汇率的金融衍生产品,并逐步拓展以亚洲日元、亚洲欧元、亚洲美元和国际债券、银行贷款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

二、利率期货interest rate futures

利率期货可以大致分成短期利率期货,和较长期的利率期货(国债期货)

1. 短期利率期货

这个我们国家也没有……但是你造CFFE(中金所)比NAFMII还努力吗!!

陈晗中金所结算部负责人 2014年1月10日表示:

短期利率波动比较剧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未来要推出基于短期利率期货产品,为面临风险的各类机构投资人,提供短期利率管理的服务。

2. 长期利率期货(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里面的故事那才叫一个惊心动魄,当年的 "3.27"国债期货风波事件 事件震动全国,堪称天朝金融史上里程碑的事件。

如何评价「327」国债期货事件?

管金生作为中国证券业的教父,因为这事锒铛入狱(管教父已出狱),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国债期货在停了18年后,于去年又恢复了:

2013年9月6日,证监会宣布,国债期货上市交易。

如果不讲这些风云往事,关注这个品种本身,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新旧国债期货:

source: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5 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交易细则

国债期货大事记: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最先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共推出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

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交易。

1995年以后,国债期货交易日趋火爆,经常出现日交易量达到400亿元的市况,而同期市场上流通的国债现券不到1050亿元。

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成为轰动市场的“327国债事件”。

1995年2月25日,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交易保证金比例,将交易场所从原来的十几个收缩到四大市场。

1995年5月17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我国首次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以失败而告终。

2012年1月14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证实,正在推进国债期货和白银期货。

2012年2月13日,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联网测试启动,8家金融机构参与首轮联网测试。后向全市场推广。

2013年4月1日,消息称新任证监会主席肖钢已批准国债期货。

2013年6月末,国债期货获得国务院批准,或于9月中旬正式挂牌。

2013年8月30日,证监会宣布,国债期货9月6日上市交易。

三、利率远期Forward Rate Agreement, FRA

2007年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管理规定》[3]

而首批三笔FRA交易,是汇丰、中信银行和摩根大通[4]之间达成的

其中这三笔交易的参考利率都是三个月的SHIBOR。

汇丰和中信的FRA 的 Face Value 200 million , underlying 是 3个月后的 3mshibor

汇丰和摩根大通的FRA Face Value 200million, underlying 是1个月后的 3m shibor

因为是场外交易(OTC),合约不可能公开,所以只找到两笔,且这些信息也只是仅供参考。

四、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

2006年2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正式开启了我国的利率互换品种[5],而第一笔交易是在国开行和光大银行之间完成的。

这笔交易的时间是2006年2月9日,协议名义本金 5 billion rmb,期限10年,光大支付固定利率,国开行支付浮动利率(1年期定存)[6]

值得一提的是,利率互换是比较成功的衍生品[7]:

PS:如果你和我一样分不清ForwardRate Agreement 和Interest Rate Swap ,推荐你看看这个:Forward Rate Agreements and Swaps

权益类

一、Stock Option

为什么写英文……因为我国的stockoption 分为以下两类:

1. 个股期权

个股期权我国现在还没有,我猜是因为权证把监管层搞怕了……

2014年2月20日,上交所针对国内期货公司举办个股期权培训,明确表示期货公司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参与个股期权。据悉,三种方式分别为中间介绍业务(IB)模式、仅限交易期权模式和全面参与模式。[8]

2. 股票期权计划

股票期权计划指公司作为bonus奖励给优秀员工的期权

2001年3月,财政部选定上市公司“中国联通”和中关村的8家高科技企业作为首批股票期权制试点企业,以部分经营者和科技骨干为股票期权的授予对象。

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9],我国的股权激励特别是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才有章可循,有力的推动了我国股票期权计划的发展。

二、权证Warrant

权证又是一个值得新开个问题的金融衍生品……

先看看权证的历史:

1992 年 6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就己推出了大飞乐配股权证

1996 年 6 月,中国证监会被迫紧急叫停权证交易

2005 年 8 月 22 日,推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要求,又开始设立新权证, 第一支设立的是宝钢权证。

宝钢权证的介绍:

上市之后发生了什么……?

上市暴涨83.58% 宝钢初演权证神话

宝钢权证昨惊人换手331%_焦点透视

宝钢权证大跌15.43%_焦点透视

大户自曝炒作宝钢权证经历

05年我还是青春懵懂的中学生……是体会不到这种疯狂了,不过通过下文的介绍,我们还是能领略一二:

权证曾经的火爆,是现在的期货、股指期货所不能比的。

火到什么程度呢?

09年以前的几年是权证的黄金时期。5.30股市大跌的时候,我拿五千块钱胆战心惊的做了一下认沽权证,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跑出来,赚了三千块,以为很多了,而那天,那支认沽权证翻了十倍。最火爆的时候,几千支股票的成交额,尚不及十几支权证。

当时有一种奇怪的做法,炒"未日轮"。有一些权证没有行权价值,其价格注定在交易的最后一天归零。你能想象在它最后的几天,反而成交火爆吗?这才是真正的刀尖上跳舞。离归零还有几个小时,权证价格在一分,甚至几厘钱上蠕动,忽然被狂拉起,瞬间翻倍,然后再迅速跌回来,如此重复。因为价格极低,一个跳动就可以让你赚亏几十个百分点,而结局就在眼前,归零。

有一位炒家赚足了钱,在股吧发帖子,要在某权证的最后一天用一毛钱?(具体记不清了)的价格接下所有卖单,不让其归零,这就是拿以千万计的钱打水漂玩。而他,在万众瞩目下,果然做到了。

权证的疯狂,造就了很多传奇式的人物。比如"猪都笑了",一年多时间,保持每天赚百万以上。比如"勤奋炒股",两年不到的时间,二十万起步积累亿万身家。比如"沙煌"、"权证翻本"、“超级找只羊”,刚毕业就创造了传奇。每月翻倍的故事并不稀奇,日赚50%以上也屡屡出现。有兴趣可以去理想权证论坛和第一权证论坛去翻一翻,那些尘封的实盘贴,每一个,都可以看到人血脉贲张。

后来权证消失了,传奇也成为传说。曾经的风云人物,迅速消失了,一些转去股指期货,一些转去期货、外汇,却再也没有往日的暴利故事,一切归于平淡。

这里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权证和期货的区别在哪里?也许是和股票市场更接近的原因,权证里傻钱极多,以此造就了一段“狼入羊群”的稳定暴利机会。股指期货的50万门槛,使得这是一个"狼吃狼"的市场环境,自然平淡的多。

至于我自己,路人角色,不提也罢。

有一个案例,真真实实的告诉我们,聪明人永远能赚到钱。有时候,当你看到过去某些人做某些行业发家的经历,你会觉得过去的钱真好赚,现在的钱真难赚。而这个案例,彻底让你闭上嘴,因此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推出一种交易模式,就是市价交易。这个模式比过去的限价交易好的一点是,如果股票暴涨暴跌,你输入的价格可能总是不能成交,因此耽误了交易。

于是有个聪明人诞生了,他暗中每天以权证最低价0.001元的价格,全仓吃进某只权证。貌似当时只有6只权证,所以他很可能是全仓吃6只权证。

正常情况下,显然是不会成交的。

但是奇迹出现了。

权证的操作是极其频繁的,当年疯传说某某操盘手敲坏几个键盘、某某操盘手手抽筋下班做牵引,等等,及其夸张。

当时有一只权证大幅下跌,估计是某操盘手基于全仓卖掉,因此选择了全部按市价交易的指令,这个指令一出,迅速横扫所有买盘,剩下一大笔,在0.001的价位上成交。

最后,这个聪明的股民,以820元的总成本,在0.70元左右的价位卖出,净赚56万元。

然后,每天都有人挂0.001的单,也有人鸡贼挂0.002的单或者更高的单。但是都再没有类似的事情出现。

随后,市价交易也设置了一个限价的范围。

再随后,权证没了。

分不清权证和期权的同学看这:How are stock warrants different from stock options?

A stock warrant is issued by the company itself

Newshares are issued by the company for the transaction. Unlike a stock option, astock warrant is issued directly by the company. When a stock option isexercised, the shares usually are received or given by one investor to another;when a stock warrant is exercised, the shares that fulfil the obligation arenot received from another investor, but directly from the company.

权证有股本权证和备兑权证的区别,股本权证是公司自己发行,备兑是第三方发行,详细的区别看这里:Warrant (finance)http://en.wikipedia.org/wiki/Warrant_(finance)#Types_of_warrants

三、股指期货

2010年04月16日,我国的股指期货也正式在中金所挂牌交易了:

来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 300 股指期货合约交易细则

要是这玩意晚上市两三年,光大证券的18.5亿 stock就砸手里吧,还对冲个毛啊……

这也生动的说明了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的功能以及在中国敢犯错对冲有屁用分分钟出台新规定一样罚死你……

PS:股指期货还是相对成功的,已安全平稳运?行800多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额近 300万亿元,在全球排名第五位[9.1]

四、股指期权

股指期权目前还没有没有,但是中金所已经在规划推出股指期权,并且已经于2012年在期货公司内部进行了测试,2013年11月8日,开始面向全市场开展测试;[10]

货币类

一、Options

1. 人民币对外汇期权

2011年2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12]

人民币对外汇期权是一种衍生产品合约,合约买方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可以选择是否行使合约约定的人民币对外汇交易权利;根据期权种类的不同,在约定数量和价格的前提下,这种权利或是卖出人民币、买入外汇的权利,或是卖出外汇、买入人民币的权利。

首批交易在工行和中银之间完成,条约不详……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日讯记者今天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业务首日,该行即与中国银行成功完成了多笔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

2. 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

2011年11月11日(光棍节?)外管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办理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民币期权组合是指客户同时买入和卖出一个币种、期限、合约本金相同的人民币对外汇普通欧式期权所形成的组合,包括看跌和看涨两类风险逆转期权组合业务。

二、外汇远期currency forward

1997 年 4 月,中国银行就进行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的试点工作,截止到 2006 年 5 月 30 日,共有 50 家银行办理开办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备案手续。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初期,交易不活跃,市场规模小。

三、人民币外汇调期

2005 年 8 月 2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的通知》[15],允许符合条件的外汇指定银行开办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一直都觉得外汇调期就是Swap,后来看了工行的产品简介:

人民币外汇掉期,是指工行与客户签订人民币与外币掉期合约,同时约定两笔金额一致、买卖方向相反,交割日期不同的人民币对同一外币的买卖交易,并在两笔交易的交割日按照掉期合约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汇或售汇业务,包括即期对远期、远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16]

四、外汇期货currency futures

1992 年 6 月 1 日,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推出的外汇期货是我国最早的金融期货,交易的外汇品种包括人民币对美元、英镑、德国马克、日元等。至 1992 年底,共成交期货合约 10813 张,交易金额 2.2 亿美元。因当时外汇交易实行的是双轨制,国家对外汇现汇交易有诸多限制,交易在 1993 年被停止。[1]

这两天开两会,还有人提出要推出外汇期货来着:

《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爆发性增长威胁人民币汇率定价权黄泽民委员呼吁尽快推出外汇期货》

五、货币调期currency swap

2007年7月,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一、本通知所称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是指在约定期限内交换约定数量人民币与外币本金,同时定期交换两种货币利息的交易协议。本金交换的形式包括:

(一)在协议生效日双方按约定汇率交换人民币与外币的本金,在协议到期日双方再以相同的汇率、相同金额进行一次本金的反向交换;

(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的其他形式。利息交换指双方定期向对方支付以换入货币计算的利息金额,可以固定利率计算利息,也可以浮动利率计算利息。

二、现阶段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五个货币对的货币掉期交易。商品类

一、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应该是我国发展的比较成功的衍生品了。

 

图引自:吴建刚,中国衍生品市场概况与未来发展[1]


1987 年由香港实业家杨竞羽先生向我国国家领导人提出发展期货市场的建议

1990 年10 月27 日,中国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的全国性批发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

二、期货期权options on futures

期货期权离我们应该也不远了……

大商所拟推出豆粕期权,2012年7月,大豆期权开始在期货公司内部仿真测试,今年10月,大豆期权开始在行业内仿真测试;[18]信用类

一、unfunded credit derivatives

1. 信用风险缓释凭证 CreditRisk Mitigation Warrant, CRMW.

2. 信用风险缓释合约 CreditRisk Mitigation Agreement, CRWA.

这俩其实差不多,就放一块写吧。

在这俩产品发布之前,UIBE的张海云老师,景兴宇老师,潘慧峰老师(曾有幸听了张老师和潘老师的课,都是超级渊博人又好的老师……)曾经合作在《新财富》上发表了一篇《金融前沿:CDS:中国式创新》里面对这两种产品解释的很清楚:

《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提议以两类产品启动中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它们是“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editRisk Mitigation Agreement,简称CRMA)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edit Risk Mitigation Warrant,简称CRMW)。

CRMA交易结构和形式与国际通行的CDS类似,由交易双方达成,信用保护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信用保护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由信用保护卖方就约定的标的债务向信用保护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为避免复杂化,CRMA的标的债务限定于债券和贷款两种简单信贷资产,且标的债务为具体指定的债务,在这些方面与国际通行的CDS不同。

CRMW则是由符合资质的机构所创设,为持有人就公开发行的标的债务提供信用风险保护、可交易流通的有价凭证。从市场运行框架看,CRMW凭证与债券类似,有创设登记、发行销售、交易结算、注销等一系列流程管理规范。

后来NAFMII在十天后发布了《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20]

后来中债公司(可以算是中国的AIG了)在11月19日发布了中国第一期CRMA,标的是120亿的10联通 MTN2[21]

NAFMII披露文件:

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第一期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相关信息披露文件

http://www.nafmii.org.cn/zlgl/xyfx/xxpl/crmwxxpl/201204/t20120409_13793.html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这里看中债公司关于各种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说明:

信用风险缓释合约

http://www.cbicl.com.cn/publish/portal0/tab106/

二、funded credit derivatives

通常这种derivatives,就比较杂了,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肯定算,什么Credit linked note 啊, REITs啊什么的应该也算,各路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有一部分应该也算……

算来算去,就在这放一个典型的资产证券化的合约吧:

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募集说明书

http://wenku.baidu.com/view/df58f70a4a7302768e9939b3.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jj250/p/1101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