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 技术文档

时间:2022-07-24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Kafka 技术文档,主要内容包括其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Kafka 技术文档

Kafka创建背景

 Kafka是一个消息系统,原本开发自LinkedIn,用作LinkedIn的活动流(Activity Stream)和运营数据处理管道(Pipeline)的基础。现在它已被多家不同类型的公司作为多种类型的数据管道和消息系统使用。

 活动流数据是几乎所有站点在对其网站使用情况做报表时都要用到的数据中最常规部分。活动数据包括页面访问量(Page View)、被查看内容方面的信息以及搜索情况等内容。这种数据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先把各种活动以日志的形式写入某种文件,
 然后周期性地对这些文件进行统计分析。

 运营数据指的是服务器的性能数据(CPU、IO使用率、请求时间、服务日志等等数据)。运营数据的统计方法种类繁多。近年来,活动和运营数据处理已经成为了网站软件产品特性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一套稍微更加复杂的基础设施对其提供支持。

Kafka简介

Kafka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发布/订阅的消息系统。主要设计目标如下:

•通过O(1)的磁盘数据结构提供消息的持久化,这种结构对于即使数以TB的消息存储也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能。 •高吞吐量:即使是非常普通的硬件kafka也可以支持每秒数十万的消息。 •Consumer客户端pull,随机读,利用sendfile系统调用进行zero-copy ,批量拉数据 •消费状态保存在客户端 •支持Kafka Server间的消息分区,及分布式消费,同时保证每个Partition内的消息顺序传输。 •数据迁移、扩容对用户透明 •支持Hadoop并行数据加载。 •支持online(在线)和offline(离线)的场景。 •持久化:通过将数据持久化到硬盘以及replication防止数据丢失。 •scale out:无需停机即可扩展机器。 •定期删除机制,支持设定partitions的segment file保留时间。

Kafka好处

解耦

在项目启动之初来预测将来项目会碰到什么需求,是极其困难的。消息系统在处理过程中间插入了一个隐含的、基于数据的接口层,两边的处理过程都要实现这一接口。这允许你独立的扩展或修改两边的处理过程,只要确保它们遵守同样的接口约束。

冗余

有些情况下,处理数据的过程会失败。除非数据被持久化,否则将造成丢失。消息队列把数据进行持久化直到它们已经被完全处理,通过这一方式规避了数据丢失风险。许多消息队列所采用的"插入-获取-删除"范式中,在把一个消息从队列中删除之前,需要你的处理系统明确的指出该消息已经被处理完毕,从而确保你的数据被安全的保存直到你使用完毕。

扩展性

因为消息队列解耦了你的处理过程,所以增大消息入队和处理的频率是很容易的,只要另外增加处理过程即可。不需要改变代码、不需要调节参数。扩展就像调大电力按钮一样简单。

灵活性 & 峰值处理能力

在访问量剧增的情况下,应用仍然需要继续发挥作用,但是这样的突发流量并不常见;如果为以能处理这类峰值访问为标准来投入资源随时待命无疑是巨大的浪费。使用消息队列能够使关键组件顶住突发的访问压力,而不会因为突发的超负荷的请求而完全崩溃。

可恢复性

系统的一部分组件失效时,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消息队列降低了进程间的耦合度,所以即使一个处理消息的进程挂掉,加入队列中的消息仍然可以在系统恢复后被处理。

顺序保证

在大多使用场景下,数据处理的顺序都很重要。大部分消息队列本来就是排序的,并且能保证数据会按照特定的顺序来处理。Kafka保证一个Partition内的消息的有序性。

缓冲

在任何重要的系统中,都会有需要不同的处理时间的元素。例如,加载一张图片比应用过滤器花费更少的时间。消息队列通过一个缓冲层来帮助任务最高效率的执行———写入队列的处理会尽可能的快速。该缓冲有助于控制和优化数据流经过系统的速度。

异步通信

很多时候,用户不想也不需要立即处理消息。消息队列提供了异步处理机制,允许用户把一个消息放入队列,但并不立即处理它。想向队列中放入多少消息就放多少,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去处理它们。

Kafka架构

这是官方给出的架构图:

如上图所示,一个典型的Kafka集群中包含若干Producer(可以是web前端产生的Page View,或者是服务器日志,系统CPU、Memory等),若干broker(Kafka支持水平扩展,一般broker数量越多,集群吞吐率越高),若干Consumer Group,以及一个Zookeeper集群。Kafka通过Zookeeper管理集群配置,选举leader,以及在Consumer Group发生变化时进行rebalance(再平衡)。Producer使用push(推)模式将消息发布到broker,Consumer使用pull(拉)模式从broker订阅并消费消息。 可以更细化为:

producer

定义

负责发布消息到Kafka broker。 Producer也负责选择发布到这此Topic上的哪一个分区。最简单的方式从分区列表中轮流选择。也可以根据某种算法依照权重选择分区。开发者负责如何选择分区的算法。

负载均衡和HA(High Available)机制

producer根据用户指定的算法,将消息发送到指定的partition。 存在多个partiiton,每个partition有自己的replica,每个replica分布在不同的Broker节点上。 多个partition需要选取出lead partition,lead partition负责读写,并由zookeeper负责fail over。 通过zookeeper管理broker与consumer的动态加入与离开。

Producer均衡算法

kafka集群中的任何一个broker,都可以向producer提供metadata信息,这些metadata中包含"集群中存活的servers列表。当producer获取到metadata信息之后, producer将会和Topic下所有partition leader保持socket连接;消息由producer直接通过socket发送到broker,中间不会经过任何"路由层".事实上,消息被路由到哪个partition上,有producer客户端决定.比如可以采用"random""key-hash""轮询"等,如果一个topic中有多个partitions,那么在producer端实现"消息均衡分发"是必要的.在producer端的配置文件中,开发者可以指定partition路由的方式.

异步发送

批量发送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发送效率。Kafka producer的异步发送模式允许进行批量发送,先将消息缓存在内存中,然后一次请求批量发送出去。这个策略可以配置的,比如可以指定缓存的消息达到某个量的时候就发出去,或者缓存了固定的时间后就发送出去(比如100条消息就发送,或者每5秒发送一次)。这种策略将大大减少服务端的I/O次数。 既然缓存是在producer端进行的,那么当producer崩溃时,这些消息就会丢失。Kafka0.8.1的异步发送模式还不支持回调,就不能在发送出错时进行处理。Kafka 0.9可能会增加这样的回调函数

Broker

Kafka集群包含一个或多个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被称为broker

Topic和Partition

定义

每条发布到Kafka集群的消息都有一个类别,这个类别被称为Topic。(物理上不同Topic 的消息分开存储,逻辑上一个Topic的消息虽然保存于一个或多个broker上但用户只需指定消息的Topic即可生产或消费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存于何处)。 Topic在逻辑上可以被认为是一个queue,每条消费都必须指定它的Topic,可以简单理解为必须指明把这条消息放进哪个queue里。为了使得Kafka的吞吐率可以线性提高,物理上把Topic分成一个或多个Partition,每个Partition在物理上对应一个文件夹,该文件夹下存储这 个Partition的所有消息和索引文件。若创建topic1和topic2两个topic,且分别有13个和19个分区,则整个集群上会相应会生成共32个文件夹。(本文所用集群共8个节点,此处topic1和topic2 replication-factor均为1),如下图所示。

每个日志文件都是“log entries”序列,每一个log entry包含一个4字节整型数,其后跟N个字节的消息体。每条消息都有一个当前partition下唯一的64字节的offset,它指明了这条消息的起始位置。磁盘上存储的消息格式如下:

 message length :4 bytes
 “magic” value : 1 byte
 crc : 4 bytes
 payload : n bytes

这个“log entries”并非由一个文件构成,而是分成多个segment,每个segment名为该segment第一条消息的offset和“.kafka”组成。另外会有一个索引文件,它标明了每个segment下包含的log entry的offset范围,如下图所示。

因为每条消息都被append到该partition中,是顺序写磁盘,因此效率非常高(经验证,顺序写磁盘效率比随机写内存还要高,这是Kafka高吞吐率的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对于传统的message queue而言,一般会删除已经被消费的消息,而Kafka集群会保留所有的消息,无论其被消费与否。当然,因为磁盘限制,不可能永久保留所有数据(实际上也没必要),因此Kafka提供两种策略删除旧数据。一是基于时间,二是基于Partition文件大小。例如可以通过配置$KAFKA_HOME/config/server.properties,让Kafka删除一周前的数据,也可在Partition文件超过1GB时删除旧数据,配置如下所示。

 # The minimum age of a log file to be eligible for deletion
 log.retention.hours=168
 # The maximum size of a log segment file. When this size is reached a new log segment will be created.
 log.segment.bytes=1073741824
 # The interval at which log segments are checked to see if they can be deleted according to the retention policies
 log.retention.check.interval.ms=300000
 # If log.cleaner.enable=true is set the cleaner will be enabled and individual logs can then be marked for log compaction.
 log.cleaner.enable=false

这里要注意,因为Kafka读取特定消息的时间复杂度为O(1),即与文件大小无关,所以这里删除过期文件与提高Kafka性能无关。选择怎样的删除策略只与磁盘以及具体的需求有关。另外,Kafka会为每一个Consumer Group保留一些metadata信息——当前消费的消息的position,也即offset。这个offset由Consumer控制。正常情况下Consumer会在消费完一条消息后递增该offset。当然,Consumer也可将offset设成一个较小的值,重新消费一些消息。因为offet由Consumer控制,所以Kafka broker是无状态的,它不需要标记哪些消息被哪些消费过,也不需要通过broker去保证同一个Consumer Group只有一个Consumer能消费某一条消息,因此也就不需要锁机制,这也为Kafka的高吞吐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replication机制

kafka中,replication策略是基于partition,而不是topic;kafka将每个partition数据复制到多个server上,任何一个partition有一个leader和多个follower(可以没有);备份的个数可以通过broker配置文件来设定.leader处理所有的read-write请求,follower需要和leader保持同步.Follower就像一个"consumer",消费消息并保存在本地日志中;leader负责跟踪所有的follower状态,如果follower"落后"太多或者失效,leader将会把它从replicas同步列表中删除.当所有的follower都将一条消息保存成功,此消息才被认为是"committed",那么此时consumer才能消费它,这种同步策略,就要求follower和leader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即使只有一个replicas实例存活,仍然可以保证消息的正常发送和接收,只要zookeeper集群存活即可.

判定一个follower存活与否的条件

1) follower需要和zookeeper保持良好的链接 2) 它必须能够及时的跟进leader,不能落后太多.如果同时满足上述2个条件,那么leader就认为此follower是"活跃的".如果一个follower失效(server失效)或者落后太多,leader将会把它从同步列表中移除[备注:如果此replicas落后太多,它将会继续从leader中fetch数据,直到足够up-to-date,然后再次加入到同步列表中;kafka不会更换replicas宿主!因为"同步列表"中replicas需要足够快,这样才能保证producer发布消息时接受到ACK的延迟较小。

leader失效策略

当leader失效时,需在followers中选取出新的leader,可能此时follower落后于leader,因此需要选择一个"up-to-date"的follower.kafka中leader选举并没有采用"投票多数派"的算法,因为这种算法对于"网络稳定性"/"投票参与者数量"等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而且kafka集群的设计,还需要容忍N-1个replicas失效.对于kafka而言,每个partition中所有的replicas信息都可以在zookeeper中获得,那么选举leader将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选择follower时需要兼顾一个问题,就是新leader server上所已经承载的partition leader的个数,如果一个server上有过多的partition leader,意味着此server将承受着更多的IO压力.在选举新leader,需要考虑到"负载均衡",partition leader较少的broker将会更有可能成为新的leader.在整几个集群中,只要有一个replicas存活,那么此partition都可以继续接受读写操作.

Consumer

定义

Kafa consumer消费消息时,向broker发出"fetch"请求去消费特定分区的消息。consumer指定消息在日志中的偏移量(offset),就可以消费从这个位置开始的消息。customer拥有了offset的控制权,可以向后回滚去重新消费之前的消息。

Consumer的pull机制

由于kafka broker会持久化数据,broker没有cahce压力,因此consumer比较适合采取pull的方式消费数据,具体特别如下:

 简化kafka设计,降低了难度。
 Consumer根据消费能力自主控制消息拉取速度。
 Consumer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消费模式,例如批量,重复消费,从制定partition或位置(offset)开始消费等.

Consumer均衡算法

当一个group中,有consumer加入或者离开时,会触发partitions均衡.均衡的最终目的,是提升topic的并发消费能力.

 1) 假如topic1,具有如下partitions: P0,P1,P2,P3
 2) 加入group中,有如下consumer: C0,C1
 3) 首先根据partition索引号对partitions排序: P0,P1,P2,P3
 4) 根据consumer.id排序: C0,C1
 5) 计算倍数: M = [P0,P1,P2,P3].size / [C0,C1].size,本例值M=2(向上取整)
 6) 依次分配partitions: C0 = [P0,P1],C1=[P2,P3],即Ci = [P(i * M),P((i + 1) * M -1)]

Consumer与topic关系以及机制

本质上kafka只支持Topic.每个consumer属于一个consumer group;反过来说,每个group中可以有多个consumer.对于Topic中的一条特定的消息,只会被订阅此Topic的每个group中的一个consumer消费,此消息不会发送给一个group的多个consumer;那么一个group中所有的consumer将会交错的消费整个Topic.如果所有的consumer都具有相同的group,这种情况和JMS queue模式很像;消息将会在consumers之间负载均衡.如果所有的consumer都具有不同的group,那这就是"发布-订阅";消息将会广播给所有的消费者.

在kafka中,一个partition中的消息只会被group中的一个consumer消费(同一时刻);每个group中consumer消息消费互相独立;我们可以认为一个group是一个"订阅"者,一个Topic中的每个partions,只会被一个"订阅者"中的一个consumer消费,不过一个consumer可以同时消费多个partitions中的消息. kafka只能保证一个partition中的消息被某个consumer消费时是顺序的.事实上,从Topic角度来说,当有多个partitions时,消息仍不是全局有序的.

通常情况下,一个group中会包含多个consumer,这样不仅可以提高topic中消息的并发消费能力,而且还能提高"故障容错"性,如果group中的某个consumer失效,那么其消费的partitions将会有其他consumer自动接管.kafka的设计原理决定,对于一个topic,同一个group中不能有多于partitions个数的consumer同时消费,否则将意味着某些consumer将无法得到消息

Consumer Group

定义

每个Consumer属于一个特定的Consumer Group(可为每个Consumer指定group name,若不指定group name则属于默认的group)。 同一Topic的一条消息只能被同一个Consumer Group内的一个Consumer消费,但多个Consumer Group可同时消费这一消息。这是Kafka用来实现一个Topic消息的广播(发给所有的Consumer)和单播(发给某一个Consumer)的手段。一个Topic可以对应多个Consumer Group。如果需要实现广播,只要每个Consumer有一个独立的Group就可以了。要实现单播只要所有的Consumer在同一个Group里。用Consumer Group还可以将Consumer进行自由的分组而不需要多次发送消息到不同的Topic。 实际上,Kafka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同时提供离线处理和实时处理。根据这一特性,可以使用Storm这种实时流处理系统对消息进行实时在线处理,同时使用Hadoop这种批处理系统进行离线处理,还可以同时将数据实时备份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只需要保证这三个操作所使用的Consumer属于不同的Consumer Group即可

案例

为了更清晰展示Kafka consumer group的特性,笔者作了一项测试。创建一个topic (名为topic1),创建一个属于group1的consumer实例,并创建三个属于group2的consumer实例,然后通过producer向topic1发送key分别为1,2,3的消息。结果发现属于group1的consumer收到了所有的这三条消息,同时group2中的3个consumer分别收到了key为1,2,3的消息。如下图所示。

KafKa 环境搭建

下载

你可以从http://kafka.apache.org/downloads.html处下载源代码包。下载之后解压 缩到一个目录,目录结构如下图所示:

重要目录的作用如下:

 bin目录: Windows和Unix平台下的执行脚本,比如kafka-server-start,console-producer,console-consumer等
 clients目录: Kafka客户端代码
 config目录: Kafka配置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server.properties,启动Kafka broker需要直接加载这个文件
 contrib目录: Kafka与hadoop集成的代码,包括hadoop-consumer和hadoop-producer
 core目录: Kafka的核心代码,也是作者后面重点要学习的部分
 examples目录:Kafka样例代码,例如如何使用Java编写简单的producer和consumer
 system_test:系统测试脚本,主要用python编写
 其他的目录和配置文件大多和gradle配置有关,就不赘述了。

安装及使用

下载代码

下载 0.8.1 版本并解压。 (当前最新的稳定版本是0.8.1.1)

 tar -xzf kafka_2.9.2-0.8.1.1.tgz
 cd kafka_2.9.2-0.8.1.1

启动服务

Kafka使用Zookeeper所以你可能先要安装一个ZooKeeper.你可以使用kafka中打包好的脚本或者一个配置好的Zookeeper.

 bin/zookeeper-server-start.sh config/zookeeper.properties

现在可以启动Kafka了:

 bin/kafka-server-start.sh config/server.properties

新建一个话题Topic

Topic的名字叫"test",只有一个分区和一个备份:

 bin/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1 --topic test

查看存在的Topic列表:

 bin/kafka-topics.sh --list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test

发送消息

Kafka提供了一个命令行的工具,可以从输入文件或者命令行中读取消息并发送给Kafka集群。每一行是一条消息:

 bin/kafka-console-producer.sh --broker-list localhost:9092 --topic test 
 --This is a message
 --This is another message

消费数据

Kafka也提供了一个消费消息的命令行工具。

 bin/kafka-console-consumer.sh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topic test --from-beginning
 --This is a message
 --This is another message

设置多个broker

首先为每个broker创建一个配置文件。

 cp config/server.properties config/server-1.properties 
 cp config/server.properties config/server-2.properties

修改文件如下: config/server-1.properties:

 broker.id=1
 port=9093
 log.dir=/tmp/kafka-logs-1

config/server-2.properties:

 broker.id=2
 port=9094
 log.dir=/tmp/kafka-logs-2

broker.id属性别重样。为了在一台机器上启动两个broker,改了一下它们的port.Zookeeper还在,上面用的broker还活着。 来启动这两个broker.

 bin/kafka-server-start.sh config/server-1.properties &
 bin/kafka-server-start.sh config/server-2.properties &

创建一个topic试试, 奢侈一把,把备份设置为3:

 bin/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replication-factor 3 --partitions 1 --topic my-replicated-topic

查看topic详情:

 bin/kafka-topics.sh --describ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topic my-replicated-topic
 --Topic:my-replicated-topic	PartitionCount:1	ReplicationFactor:3	Configs:
 --Topic: my-replicated-topic	Partition: 0	Leader: 1	 Replicas: 1,2,0	Isr: 1,2,0

第一行给出了分区的汇总信息。每个分区行给出分区信息。 "leader" 节点是1. "replicas" 信息,在节点1,2,0上,不管node死活,只是列出信息而已. "isr" 工作中的复制节点的集合. 也就是活的节点的集合.

来看看一开始创建的节点:

 bin/kafka-topics.sh --describ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topic test
 --Topic:test	PartitionCount:1	ReplicationFactor:1	Configs:
 --Topic: test	Partition: 0	Leader: 0	Replicas: 0	Isr: 0

发布个消息:

 bin/kafka-console-producer.sh --broker-list localhost:9092 --topic my-replicated-topic

--my test message 1 --my test message 2 消费它:

 bin/kafka-console-consumer.sh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from-beginning --topic  my-replicated-topic
 --my test message 1
 --my test message 2

测试一下容错. 干掉leader,也就是Broker 1:

 ps | grep server-1.properties(pgrep -f server-1.properties)
 --7564 ttys002    0:15.91
 --/System/Library/Frameworks/JavaVM.framework/Versions/1.6/Home/bin/java...
 --kill -9 7564

Leader被切换到一个follower上节, 点 1 不会被列在isr中了,因为它死了:

 bin/kafka-topics.sh --describ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topic my-replicated-topic
 --Topic:my-replicated-topic	PartitionCount:1	ReplicationFactor:3	Configs:
 --Topic: my-replicated-topic	Partition: 0	Leader: 2	 Replicas: 1,2,0	Isr: 2,0

但是,消息没丢啊,不信你试试:

 bin/kafka-console-consumer.sh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from-beginning --topic my-replicated-topic
 --my test message 1
 --my test message 2

各项技术

数据传输的事务定义

数据传输的事务定义通常有以下三种级别:

 最多一次: 消息不会被重复发送,最多被传输一次,但也有可能一次不传输。
 最少一次: 消息不会被漏发送,最少被传输一次,但也有可能被重复传输.
 精确的一次(Exactly once): 不会漏传输也不会重复传输,每个消息都传输被一次而且仅仅被传输一次,这是大家所期望的。

大多数消息系统声称可以做到“精确的一次”,但是仔细阅读它们的的文档可以看到里面存在误导,比如没有说明当consumer或producer失败时怎么样,或者当有多个consumer并行时怎么样,或写入硬盘的数据丢失时又会怎么样。kafka的做法要更先进一些。当发布消息时,Kafka有一个“committed”的概念,一旦消息被提交了,只要消息被写入的分区的所在的副本broker是活动的,数据就不会丢失。现在假设broker是不会down的。如果producer发布消息时发生了网络错误,但又不确定实在提交之前发生的还是提交之后发生的,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是必须考虑进去,现在Kafka版本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将来的版本正在努力尝试解决。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精确的一次”这样高的级别,Kafka允许producer灵活的指定级别。比如producer可以指定必须等待消息被提交的通知,或者完全的异步发送消息而不等待任何通知,或者仅仅等待leader声明它拿到了消息(followers没有必要)。现在从consumer的方面考虑这个问题,所有的副本都有相同的日志文件和相同的offset,consumer维护自己消费的消息的offset,如果consumer不会崩溃当然可以在内存中保存这个值,当然谁也不能保证这点。如果consumer崩溃了,会有另外一个consumer接着消费消息,它需要从一个合适的offset继续处理。这种情况下可以有以下选择:

 consumer可以先读取消息,然后将offset写入日志文件中,然后再处理消息。这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在存储offset后还没处理消息就crash了,新的consumer继续从这个offset处理,那么就会有些消息永远不会被处理,
 这就是上面说的“最多一次”。
 consumer可以先读取消息,处理消息,最后记录offset,当然如果在记录offset之前就crash了,新的consumer会重复的消费一些消息,这就是上面说的“最少一次”。

“精确一次”可以通过将提交分为两个阶段来解决:保存了offset后提交一次,消息处理成功之后再提交一次。但是还有个更简单的做法:将消息的offset和消息被处理后的结果保存在一起。比如用Hadoop ETL处理消息时,将处理后的结果和offset同时保存在HDFS中, 这样就能保证消息和offser同时被处理了。

消息集(message set)

Kafka在提高效率方面做了很大努力。Kafka的一个主要使用场景是处理网站活动日志,吞吐量是非常大的,每个页面都会产生好多次写操作。读方面,假设每个消息只被消费一次,读的量的也是很大的,Kafka也尽量使读的操作更轻量化。我们之前讨论了磁盘的性能问题,线性读写的情况下影响磁盘性能问题大约有两个方面:太多的琐碎的I/O操作和太多的字节拷贝。I/O问题发生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也发生在服务端内部的持久化的操作中。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Kafka建立了“消息集(message set)”的概念,将消息组织到一起,作为处理的单位。以消息集为单位处理消息,比以单个的消息为单位处理,会提升不少性能。Producer把消息集一块发送给服务端,而不是一条条的发送;服务端把消息集一次性的追加到日志文件中,这样减少了琐碎的I/O操作。consumer也可以一次性的请求一个消息集。另外一个性能优化是在字节拷贝方面。在低负载的情况下这不是问题,但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为了避免这个问题,Kafka使用了标准的二进制消息格式,这个格式可以在producer,broker和producer之间共享而无需做任何改动。

zero copy

Broker维护的消息日志仅仅是一些目录文件,消息集以固定队的格式写入到日志文件中,这个格式producer和consumer是共享的,这使得Kafka可以一个很重要的点进行优化:消息在网络上的传递。现代的unix操作系统提供了高性能的将数据从页面缓存发送到socket的系统函数,在linux中,这个函数是sendfile. 为了更好的理解sendfile的好处,我们先来看下一般将数据从文件发送到socket的数据流向:

 操作系统把数据从文件拷贝内核中的页缓存中
 应用程序从页缓存从把数据拷贝自己的内存缓存中
 应用程序将数据写入到内核中socket缓存中
 操作系统把数据从socket缓存中拷贝到网卡接口缓存,从这里发送到网络上。

这显然是低效率的,有4次拷贝和2次系统调用。Sendfile通过直接将数据从页面缓存发送网卡接口缓存,避免了重复拷贝,大大的优化了性能。 在一个多consumers的场景里,数据仅仅被拷贝到页面缓存一次而不是每次消费消息的时候都重复的进行拷贝。这使得消息以近乎网络带宽的速率发送出去。这样在磁盘层面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的读操作,因为数据都是从页面缓存中直接发送到网络上去了.

数据压缩

很多时候,性能的瓶颈并非CPU或者硬盘而是网络带宽,对于需要在数据中心之间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更是如此。当然用户可以在没有Kafka支持的情况下各自压缩自己的消息,但是这将导致较低的压缩率,因为相比于将消息单独压缩,将大量文件压缩在一起才能起到最好的压缩效果。 Kafka采用了端到端的压缩:因为有“消息集”的概念,客户端的消息可以一起被压缩后送到服务端,并以压缩后的格式写入日志文件,以压缩的格式发送到consumer,消息从producer发出到consumer拿到都被是压缩的,只有在consumer使用的时候才被解压缩,所以叫做“端到端的压缩”。 Kafka支持GZIP和Snappy压缩协议。

推还是拉?

Kafka最初考虑的问题是,customer应该从brokes拉取消息还是brokers将消息推送到consumer,也就是pull还push。在这方面,Kafka遵循了一种大部分消息系统共同的传统的设计:producer将消息推送到broker,consumer从broker拉取消息。 一些消息系统比如Scribe和Apache Flume采用了push模式,将消息推送到下游的consumer。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坏处:由broker决定消息推送的速率,对于不同消费速率的consumer就不太好处理了。消息系统都致力于让consumer以最大的速率最快速的消费消息,但不幸的是,push模式下,当broker推送的速率远大于consumer消费的速率时,consumer恐怕就要崩溃了。最终Kafka还是选取了传统的pull模式。 Pull模式的另外一个好处是consumer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批量的从broker拉取数据。Push模式必须在不知道下游consumer消费能力和消费策略的情况下决定是立即推送每条消息还是缓存之后批量推送。如果为了避免consumer崩溃而采用较低的推送速率,将可能导致一次只推送较少的消息而造成浪费。Pull模式下,consumer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去决定这些策略。 Pull有个缺点是,如果broker没有可供消费的消息,将导致consumer不断在循环中轮询,直到新消息到t达。为了避免这点,Kafka有个参数可以让consumer阻塞知道新消息到达(当然也可以阻塞知道消息的数量达到某个特定的量这样就可以批量发送)。

消费状态跟踪

对消费消息状态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 大部分消息系统在broker端的维护消息被消费的记录:一个消息被分发到consumer后broker就马上进行标记或者等待customer的通知后进行标记。这样也可以在消息在消费后立马就删除以减少空间占用。 但是这样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如果一条消息发送出去之后就立即被标记为消费过的,一旦consumer处理消息时失败了(比如程序崩溃)消息就丢失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消息系统提供了另外一个个功能:当消息被发送出去之后仅仅被标记为已发送状态,当接到consumer已经消费成功的通知后才标记为已被消费的状态。这虽然解决了消息丢失的问题,但产生了新问题,首先如果consumer处理消息成功了但是向broker发送响应时失败了,这条消息将被消费两次。第二个问题时,broker必须维护每条消息的状态,并且每次都要先锁住消息然后更改状态然后释放锁。这样麻烦又来了,且不说要维护大量的状态数据,比如如果消息发送出去但没有收到消费成功的通知,这条消息将一直处于被锁定的状态。 Kafka采用了不同的策略。Topic被分成了若干分区,每个分区在同一时间只被一个consumer消费。这意味着每个分区被消费的消息在日志中的位置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整数:offset。这样就很容易标记每个分区消费状态就很容易了,仅仅需要一个整数而已。这样消费状态的跟踪就很简单了。这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consumer可以把offset调成一个较老的值,去重新消费老的消息。这对传统的消息系统来说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确实是非常有用的,谁规定了一条消息只能被消费一次呢?consumer发现解析数据的程序有bug,在修改bug后再来解析一次消息,看起来是很合理的额呀!

离线处理消息

高级的数据持久化允许consumer每个隔一段时间批量的将数据加载到线下系统中比如Hadoop或者数据仓库。这种情况下,Hadoop可以将加载任务分拆,拆成每个broker或每个topic或每个分区一个加载任务。Hadoop具有任务管理功能,当一个任务失败了就可以重启而不用担心数据被重新加载,只要从上次加载的位置继续加载消息就可以了。

编写客户端程序

略...

测试报告

测试环境:CentOS6.3 内存:1.5G 单核 测试工具:使用 Kafka 自带 kafka-producer-perf-test.sh 脚本进行测试 Kafka Producer性能和kafka-simple-consumer-perf-test.sh 脚本测试 Kafka Consumer 性能 测试报告

单条消息的大小

batch

size/条线程数

压缩方式

传输速度MB/S

传输速度Message/S

0~1000 (avg 500)

2000

10

不压缩

11.1513

23369.8916

0~1000 (avg 500)

2000

10

Gzip

14.0450

29425.1878

0~1000 (avg 500)

2000

10

Snappy

32.2064

67471.7850

0~100(avg 50)

2000

10

不压缩

5.3654

111399.5121

0~100(avg 50)

2000

10

Gzip

2.6479

54979.4926

0~100(avg 50)

2000

10

Snappy

4.4217

91836.6410

0~1800 (avg 900)

2000

10

不压缩

11.0518

12867.3632

0~1800 (avg 900)

2000

10

Gzip

17.3944

20261.3717

0~1800 (avg 900)

2000

10

Snappy

31.0658

36174.2150

结论:通过上述测试,没有丢包情况,虚拟机数据包在1K左右能达到4w/s,推测实际环境达到10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