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修炼指南(三)——奇技淫巧

时间:2022-07-23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Kotlin修炼指南(三)——奇技淫巧,主要内容包括其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Kotlin作为Android开发的首选语言,为开发者提供了大量的语法糖和技巧,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需求开发,而将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少。Java和Kotlin最大的区别,实际上在于Kotlin的函数式编程思想以及语法,特别是lambda表达式,这是Kotlin效率高于Java开发的核心武器,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比较详细的讲解了。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分别来给大家演示下Kotlin究竟是如何提高开发效率的。

语法糖

所谓语法糖,实际上就是对Java原生写法进行的封装,虽然不用也能写,但是用了绝对回不去。

字符串模版

"${xxxBean.type}"

字符串模版保证了String的完整性,这也是大部分现代语言都会有的功能,有了字符串模板,就可以不再使用+进行拼接,不但更方便,也让字符串的语义更加明确。

Raw string

val str1 = "abc"
val str2 = """value1n
    value2
    value3
    "value4"
    """.trimMargin()

三引号代表Raw string,即三引号内所有内容均为string,即使有需要转义的字符,也不用特殊处理。

使用trimMargin来去除每行开头的空格

强化Switch

Kotlin中的when函数,解除了Java中的switch的很多限制,并且拓展了很多方便的功能。

fun getValue(a: Int) = when {
    a > 0 -> "A"
    a < 0 -> "N"
    a.hashCode() == 0x108 -> "XYS"
    else -> "ZJ"
}

在使用上更加灵活,同时让选择分支语句更加容易理解。

语句 Vs 表达式

kotlin中大部分关键字都是表达式。

  • 表达式有值,并且能作为另一个表达式的一部分使用,这是函数式编程的基础
  • 语句总是包围着它的代码块中的代码元素,并且没有自己的值,例如Java中的ifelseSwitch等。

在Kotlin中,一个if语句是可以直接给一个变量赋值的,这就是表达式,它有返回值。

val status = when {}
    xxx -> {}
    xxx -> {}
    else -> {}
}

这种方式比Java节省了太多的代码,所以Kotlin中不再需要三目表达式了,直接通过if/else即可。

fun max(a: Int, b: Int) = if (a > b) a else b

延迟初始化

在Kotlin中,成员变量的值被严格区分可空和非可空,其中非可空的变量值,要么在声明的时候进行初始化,要么通过延迟加载的方式进行初始化,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来进行延迟加载。

lazy

通过lazy函数,可以实现在首次使用到的时候才去实例化。

private val xxxxFragment by lazy {
    XXXXFragment().apply {
        arguments = Bundle().apply {
        }
    }
}

lateinit

通过lateinit,自己控制变量的初始化。

private lateinit var iv: ImageView

这两种方式各有各的使用场景:

  • by lazy 修饰val的变量
  • lateinit 修饰var的变量,且变量是非空的类型

data class

data class是Kotlin中一个用来生成模板代码的语法糖,在Java中,定义的实体类,通常会有很多的模板代码,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一个工具插件来生成,而在Kotlin中,则更加简单。

第一种方式实际上是Kotlin对构造函数的优化,省略了构造函数的实体,直接通过参数声明的方式进行了创建。

// Kotlin会为类的参数自动实现get set方法
class User(val name: String, val age: Int, val gender: Int, var address: String)

第二种方式则是借助data关键字,生成Kotlin中定义好的实体类。

// 用data关键词来声明一个数据类,除了会自动实现get set,同时还会自动生成equals hashcode toString
data class User(val name: String, val age: Int, val gender: Int, var address: String)

object

object在Kotlin中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和Java中的Object完全不同,后面会有单独的文章来介绍object,这里先简单的看下Kotlin通过object提供的语法糖。

object,其实可以把它理解成:定义一个类并创建该类的一个实例。

所以object的一个功能,就是快速创建一个单例模式。

例如在代码中经常写的:

object ThreadUtil {

    fun onMainThread(runnable: Runnable) {
        val mainHandler = Handler(Looper.getMainLooper())
        mainHandler.post(runnable)
    }
}

简化下实际上就是下面的代码。

object Singleton {

    fun xxx() {
    }
}

反编译后看生成代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饿汉式单例,借助静态代码块初始化的锁,初始化单例实例,从而实现单例效果。

public final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public final void xxx() {
   }

   private Singleton() {
   }

   static {
      Singleton var0 = new Singleton();
      INSTANCE = var0;
   }
}

通过object代替匿名内部类

这是object的另一个比较常用的地方,也符合了object的语义,定义一个类,并生成该类的实例,也就是需要创建的匿名内部类。

viewPager.addOnPageChangeListener(object : ViewPager.OnPageChangeListener {
    override fun onPageScrollStateChanged(state: Int) {}

    override fun onPageScrolled(position: Int, positionOffset: Float, positionOffsetPixels: Int) {}

    override fun onPageSelected(position: Int) {}
});

companion object

由于Kotlin中没有静态函数,所以在Kotlin中,可以使用companion object替代Java中的static修饰。

编译器会自动生成了一个叫做Companion的静态内部类。

在Java中调用伴生对象,可以使用User.Companion.isMale(1)

class User {

    companion object {
        const val DEFAULT_USER_AGE = 30
    }
    
    fun test(){}
}

// later, accessed like you would a static variable:
user.age = User.DEFAULT_USER_AGE

Kotlin函数

在Kotlin的基础库中,系统提供了大量针对函数的优化,解决了很多在Java代码中写起来不太爽的地方。

显式参数

在Java中,当一个函数的参数值太多时,需要一个个对齐参数,虽然可以通过IDE的快捷提示等功能来展示,但始终用起来不太方便,而在Kotlin中,除了像Java中那样按顺序的传递参数外,还可以通过指定参数名的方式进行参数传递。

fun test(name: String, age: Int) {
}

test(name = "xys", age = 18)

参数含义一目了然,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

参数默认值

fun test(name: String = "xys", age: Int) {
}

fun a() {
    test(age = 18)
}

通过参数默认值,可以避免Java下大量参数下的重载函数,当某个参数可以使用默认值时,就不用显示的声明了,类似Java中的不同参数的重载函数。

在Java、Kotlin混编的时候,无法避免的会混合调用,可以通过@JvmOverloads注解,给Java代码生成重载的函数。

拓展函数

拓展函数可以说是Kotlin最为重要的黑魔法之一了,通过拓展函数,可以给一些系统类添加原本没有的函数,极大的提高了函数的可拓展性。

fun Activity.toast(msg: String) {
    Toast.makeText(this, msg, Toast.LENGTH_SHORT).show()
}

拓展属性

与拓展函数类似,拓展属性可以给现有属性拓展自定义的实现。

val String.lastChar: Char
    get() = get(length - 1)

拓展功能看上去比较神奇,但大家可以通过查看Kotlin生成的class代码,反编译成的Java代码来看它具体的实现方法。

对于扩展函数来说,转化为Java代码的时候,其实就是生成一个静态的函数,这个静态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就是该类的实例对象,所以这样把类的实例传入函数以后,函数内部就可以访问到类的公有方法。

扩展属性也是类似,获取的扩展属性会生成为一个静态的get函数,同时这个静态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就是该类的实例对象,设置的扩展属性会转化为一个静态的set函数,同时这个静态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就是该类的实例对象。函数内部可以访问公有的方法和属性。

在了解了其实现原理后,可以发现,拓展函数一定是static的,且不能被override,也不存在运行时类型,其类型在编译时就已经确定,同时扩展函数和扩展属性内只能访问到类的公有方法和属性,私有的和protected同样是不能访问的。

拓展函数和拓展属性只是Kotlin语法的障眼法,并没有实际的去修改一个类

嵌套函数

函数是Kotlin中的第一公民,所以函数可以出现在Kotlin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包括在一个函数中。

在一个函数中定义另一个函数,可以很好的将这个函数的使用限制在当前的外层函数中,避免对外暴露不必要的接口,同时还能避免重复的模板代码,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class User(val id: Int, val name: String, val address: String, val email: String)

fun check(user: User) {
    if (user.name.isEmpty()) {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Can't save user ${user.id}: empty Name")
    }
    if (user.address.isEmpty()) {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Can't save user ${user.id}: empty Address")
    }
    if (user.email.isEmpty()) {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Can't save user ${user.id}: empty Email")
    }
    // ...
}

通过嵌套函数实现。

fun saveUser2(user: User) {
    fun validate(value: String, fildName: String) {
        if (value.isEmpty()) {
            thro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Can't save user ${user.id}: empty $fildName")
        }
    }

    validate(user.name, "Name")
    validate(user.address, "Address")
    validate(user.email, "Email")
    // ...
}

工具类函数

由于在Kotlin中,函数可以脱离类而独立存在,所以这对于工具类函数来说,就非常方便了,不用再定义一个ToolUtil类,而可以直接写在文件中。

作用域函数

作用域函数在Kotlin修炼指南(一)中已经有详细介绍了。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最早是在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编程范式,但是对于函数式编程来说,有很多定义都过于教条了,所以,现代式的编程语言,通过很多语法上的定义,就已经实现了很多种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前面已经提到了,通过object class,就可以很轻松的实现一个线程安全的单例类。

静态工厂模式

借助运算符重载,可以很方便的实现静态工厂模式。

interface Car {
    val brand: String

    companion object {
        operator fun invoke(type: CarType): Car {
            return when (type) {
                CarType.AUDI -> Audi()    
                CarType.BMW -> BMW()
            }
        }
    }
}

通过重载了invoke()函数,在调用Car(CarType.BMW)的时候,就创建好了对应的工厂实例。

代理模式 策略模式

代理模式,或者说策略模式,都可以通过Kotlin中的类委托来实现。

interface BaseTTS {
    fun doTTS()
}

class BaiDuTTS : BaseTTS {
    override fun doTTS() {
        print("BaiDu")
    }
}

class TencentTTS : BaseTTS {
    override fun doTTS() {
        print("Tencent")
    }
}

class TTSCategory(tts: BaseTTS) : BaseTTS by tts

fun doTest() {
    TTSCategory(BaiDuTTS()).doTTS()
}

通过类委托,将tts的实现代理出来。

更进一步,可以通过匿名类的方式,直接创建代理类的实现。

interface BaseTTS {
    fun doTTS()
}

class TTSCategory(tts: BaseTTS) : BaseTTS by tts {
    override fun doTTS() {
        print("Do tts")
    }
}

而当策略中只有一个函数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简化,把策略直接封装成Lambda表达式。

class TTSCategory(val strategy: () -> Unit) {
    fun doTTS() {
        strategy.invoke()
    }
}

fun test() {
    TTSCategory { print("Do tts") }.doTTS()
}

装饰器模式

同样是通过类委托功能,还可以实现装饰器模式。

装饰器模式是为了解决继承导致类行为变更的问题产生的。如果需要在使用一个类的同时,又要修改该类的一些函数的实现,这时候就可以使用装饰器模式,创建一个装饰器类,实现与原始类一样的接口并将原来的类的实例作为一个成员变量。装饰器类与原始类拥有相同行为的方法不用修改,只需要直接转发给原始类的实例,需要修改的函数,实现新的功能即可。

但这里的问题是,当一个原始类需要实现的函数很多时,而装饰器类又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函数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模板代码,所以这个时候,借助类委托,就可以极大的减少这种模板代码的产生。

class ListDecorator<T>(val innerSet: List<T> = listOf()) : List<T> by innerSet {
    override fun contains(element: T): Boolean {
        print("Do other thing")
        return innerSet.contains(element)
    }
}

fun test() {
    val contains = ListDecorator(listOf("ss")).contains("s")
}

通过反编译代码可以发现,实际上编译器帮助我们重写了所有的未修改函数。

后续计划

Kotlin有趣的地方还有很多,一篇文章很难全部写完,所以后面的计划如下。

  • 集合与惰性序列
  • Kotlin DSL
  • 操作符重载
  • sealed class
  • K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