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不就是运算符吗!

时间:2022-07-24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Day2.不就是运算符吗!,主要内容包括其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我们还是用一个问题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同样是计算成绩。

Q:给定学生三门成绩

(1)计算该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打印平均成绩保留两位小数点

(2)计算该学生语文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多少?并打印,百分比也保留两位小数

A:

 # ID 生成唯一UUID
 
 Chinese = 92
 Math = 98.5
 English = 93
 
 # 总成绩
 SumScore = Chinese + Math + English
 # 平均成绩
 AvgScore = SumScore / 3
 # 百分比
 ChinesePercent = ( Chinese / SumScore ) * 100
 print("%s的平均成绩为%.2f" %(ID,AvgScore))
 
 #输出
 9fde9178-ec75-11ea-9d07-a0510bfd82f6
 9fde9178-ec75-11ea-9d07-a0510bfd82f6的平均成绩为94.50

学前引导:

变量&运算符(本文重点):

  • 变量
  • 转义字符
  • 运算符
  • 初识判断语句

关于变量

变量的创建过程

首先,当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name = 'Data'的时候,在内存中其实是做了这样一件事。

程序开辟了一块内存空间,将'Data'存储进去,再让变量名name指向'Data'所在的内存地址。如下所示:

 #通过下列方法可以查看这个变量在内存中的地址
 name = 'Data'
 print(id(name))
 2720846969904

变量的修改

一般我们认为修改一个变量就是用新值把就旧值覆盖掉 实际的原理是什么样的呢?

程序先申请了一块内存空间来存储'Data',让name变量名指向这块内存空间,往下执行name = 'Science'之后,又申请了另一块内存空间来存储'Science',并让原本指向'Data'内存的链接断开,让name再指向'Science'。

 #案例演示
 
 name = 'Data'
 print(id(name))
 name = 'Science'
 print(id(name))
 2720846969904
 2718733174640

变量的指向关系

当执行name2 = name1时,事实上时让name2指向了'Data'所在的内存地址。

修改name1的值,相当于断开了name1到'Data'的链接,重新建立name1和'Science'之间的链接。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影响到name2和'Data'之间的关系,因此name2还是'Data',而name1变成了'Science'

 #案例演示
 name1 = 'Data'
 name2 = name1
 print(name1, name2)
 name1 = 'Science'
 print(name1, name2)
 Data Data
 Science Data

变量小测试:

1、以下可以作为python标识符是___

  • A.2morrow
  • B.your-name
  • C._study
  • D.abc*123

2、如下示例:字符串str1的值赋值给str2时,str2的变量地址是否改变?如果是字典赋值呢?

 str1= 'python'
 str2= 'pandas'
 str2= str1

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 运算优先级
  • 赋值运算符
  • 复合赋值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即基本的算术运算:加+、 减- 、乘* 、除/ 、取余% 、幂** 、取整除//

下面以a=10 ,b=20为例进行计算

运算符

描述

实例

+

两个对象相加 a + b 输出结果 30

-

得到负数或是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a - b 输出结果 -10

*

两个数相乘或是返回一个被重复若干次的字符串 a * b 输出结果 200

/

x除以y b / a 输出结果 2

%

取余

返回除法的余数 b % a 输出结果 0

**

返回x的y次幂 a**b 为10的20次方, 输出结果 100000000000000000000

//

取整除

返回商的整数部分 9//2 输出结果 4 , 9.0//2.0 输出结果 4.0

 # 更多案例
 a=21
 b=3
 c=4
 print(a+b)
 print(a-b)
 print(a/b)
 print(a*b)
 print(c**3)
 print(a%c)
 print(a//c)
 print(45-a)
 24
 18
 7.0
 63
 64
 1
 5
 24

赋值运算符

运算符

描述

实例

=

赋值运算符

把=号右边的结果给左边的变量 num=1+2*3 结果num的值为7

  • 直接赋值=
  • 加法赋值运算符 +=
  • 减法赋值运算符 -=
  • 乘法赋值运算符 *=
  • 除法赋值运算符 /=
  • 取余赋值运算符 %=
  • 幂赋值运算符**=
  • 取整除赋值运算符//=

其中比较常见的运算符有+=(自加)和-=(自减)

 a=3
 b=2
 c=10
 # c+=a
 c/=b
 print(c)
 a+=4
 print(a)
 5.0
 7

复合赋值运算符

运算符

描述

实例

+=

加法赋值运算符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减法赋值运算符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乘法赋值运算符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除法赋值运算符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取模赋值运算符

c %= a 等效于 c = c % a

**=

幂赋值运算符

c ** = a 等效于 c = c ** a

//=

取整除赋值运算符

c //= a 等效于 c = c // a

比较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通常在条件判断中经常使用到

  • 相等==
  • 不相等!=
  • 大于>
  • 小于<
  • 大于等于>=
  • 小于等于<=

如下表

运算符

描述

示例

==

检查两个操作数的值是否相等,如果是则条件变为真。

如a=3,b=3则(a == b) 为 true.

!=

检查两个操作数的值是否相等,如果值不相等,则条件变为真。

如a=1,b=3则(a != b) 为 true.

<>

检查两个操作数的值是否相等,如果值不相等,则条件变为真。

如a=1,b=3则(a <> b) 为 true。这个类似于 != 运算符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大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

如a=7,b=3则(a > b) 为 true.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小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

如a=7,b=3则(a < b) 为 false.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

如a=3,b=3则(a >= b) 为 true.

<=

检查左操作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右操作数的值,如果是,则条件成立。

如a=3,b=3则(a <= b) 为 true.

 a=5
 b=10
 c=1
 print(a>b)
 
 if a>b:
     print('a大于b')
 else:
     print('a小于b')
 
 False
 a小于b

逻辑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为结果真假的与或非分别用and or not来表示,我们这里可以通过简单的赋值来体会这个逻辑关系。

运算符

逻辑表达式

描述

实例

and

x and y

布尔"与" - 如果 x 为 False,x and y 返回 False,否则它返回 y 的计算值。

(a and b) 返回 20。

or

x or y

布尔"或" - 如果 x 是 True,它返回 True,否则它返回 y 的计算值。

(a or b) 返回 10。

not

not x

布尔"非" - 如果 x 为 True,返回 False 。如果 x 为 False,它返回 True。

not(a and b) 返回 False

 a = 10
 b = 20
 
 if  a and b :    #判断a和b是否都为真
     print("a,b均为真")
 else:
     print("a,b中有一个不为真")
 **********************************
 
 if  a or b :
     print("a,b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else:
     print("a,b都不为真")
     
 ***********************************  
 #修改变量 a 的值
 a = 0
 if  a and b :
     print ("a,b都为真")
 else:
     print("a,b中有一个不为真")
 
 ***********************************
 if  a or b :
     print("a,b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else:
     print("a,b都不为真")
 
 ************************************
 if not( a and b ):
     print("a,b中至少有一个为假")
 else:
     print("a,b都为真")
 a,b均为真
 a,b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a,b中有一个不为真
 a,b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a,b中至少有一个为假

位运算符

按位运算符是把数字看作二进制来进行计算的。

  • ‘&’表示为按位与
  • ‘|’表示按位异或
  • ‘^’表示按位异或
  • ‘~’表示按位取反
  • ‘<<’表示按位左移
  • ‘>>’表示按位右移
 a = 60            # 60 = 0011 1100
 b = 13            # 13 = 0000 1101
 c = 0
 
 c = a & b;        # 12 = 0000 1100
 print(" c 的值为:", c)
 
 c = a | b;        # 61 = 0011 1101
 print("c 的值为:", c)
 
 c = a ^ b;        # 49 = 0011 0001
 print ("c 的值为:", c)
 
 c = ~a;           # -61 = 1100 0011
 print("c 的值为:", c)
 
 c = a << 2;       # 240 = 1111 0000
 print("c 的值为:", c)
 
 c = a >> 2;       # 15 = 0000 1111
 print("c 的值为:", c)
 c的值为: 12
 c 的值为: 61
 c 的值为: 49
 c 的值为: -61
 c 的值为: 240
 c 的值为: 15

条件(三元)运算符

语法:

语句1 if 条件表达式 else 语句2

执行流程: 

  • 条件运算符在执行时,会先对条件表达式进行求值判断  
  • 如果判断结果为True,则执行语句1,并返回执行结果  
  • 如果判断结果为False,则执行语句2,并返回执行结果

例子:

 a=10
 b=5
 
 if a>15:
     c=a
 else:
     c=b
 print(c)
 5

上面的运算可以用三元运算来表示,即:

 c=a if a>15 else b
 print(c)
 5

今日小作业

1、控制台输入半径,计算圆的面积,圆周率取3.14。

  • 输入格式:
    • 系统提示the radius is,输入一个整数
  • 输出格式(以半径2为例):
    • area=12.56

2、判断字符串"alpha"和"Beta"的大小:

  • A."alpha" < "Beta" -B."alpha" > "Beta"

3、如下代码的运算结果是:

 1 == 1 and not ("apple" == 1 or 1 == 0)
  • A. True
  • B. False
  • C. 1
  • D. 0

4、如下代码的运算结果是:

 not 2 > 1 and 3 < 4 or 4 > 5 and 2 > 1 and 9 > 8 or 7 < 6
  • A. True
  • B. False
  • C. 无法输出

5、控制台输入两个整数,输出两数之和,要求不得使用 “+”、“-”、“*”、“/” 四则运算符号。

6、输入三个整数,用三目运算符输出其中的最大值

往期优秀作业案例

( 学员- callmeestel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