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学习(五):通道的用法

时间:2022-07-23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go语言学习(五):通道的用法,主要内容包括其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go语言的作者Rob Pike认为,不要通过共享内存来实现通信,而应该通过通信来共享内存。多个goroutine之间可以通过通道来传递数据。通道是并发安全的,类似于一个FIFO的队列。go语言的通道定义需要使用make语句,如下,定义了一个存放3个int类型元素通道并向通道中输入了3个元素。同时用for循环取出。

func main() {  ch1 := make(chan int, 3)  ch1 <- 2  ch1 <- 1  ch1 <- 3  close(ch1)  for elem1 := range ch1 {    fmt.Printf("The first element received from channel ch1: %vn", elem1)  }}

上面的代码会在循环中不断从通道中取出元素,即使通道已经关闭了也会取出剩下的元素。如果通道没有关闭并且取完了通道中的元素,循环就会阻塞。

注意:

1)通道发送完数据后应该关闭。

2)发送操作和接受操作都会阻塞通道。

3)如果不指定通道的容量,那通道容量默认是0,称作非缓存通道;如果指定通道ro容量,如上面示例,称作缓存通道。

4)如果缓存通道容量满了,发送操作就会阻塞,直到接收通道接收了元素;如果通道空了,接收操作就会阻塞,直到有元素写入通道。如果是非缓存通道,则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都在执行时才不会被阻塞。这就说明缓存通道是一个异步操作,而非缓存通道是一个同步操作。

5)以下几种情况会跑出panic。

a.关闭一个已经关闭的通道

b.向关闭的通道发送或接收数据

c.通道没有初始化,而是一个nil

我们把接收操作赋值给2个参数,第二个参数就能判断通道是否已经关闭。比如用for循环接收通道中的元素,代码如下:

for {    elem, ok := <-ch1    if !ok {      fmt.Printf("Receiver: close channeln")      break    }    fmt.Printf("Receiver: received an element:%vn", elem)  }

在我们开发过程中,有时候为了在方法参数中定义一个通道来收发数据,会定义一个单向通道,如下面代码,第一个通道只能发,第二个通道只能收

var sendChan = make(chan<- int, 1)var receiveChan1 = make(<- chan int, 1)

还可以定义返回值是单向通道的函数,如下:

func getIntChan() <- chan int{}func getIntChan1()  chan <- int{}

go语言为通道提供了select语句配合使用,类似于java中的switch,也有一个默认的分支,示例如下:

func main() {  // 准备好几个通道。  intChannels := [3]chan int{    make(chan int, 1),    make(chan int, 1),    make(chan int, 1),  }  // 随机选择一个通道,并向它发送元素值。  index := rand.Intn(3)  fmt.Printf("The index: %dn", index)  intChannels[index] <- index  // 哪一个通道中有可取的元素值,哪个对应的分支就会被执行。  select {  case <-intChannels[0]:    fmt.Println("The first candidate case is selected.")  case <-intChannels[1]:    fmt.Println("The second candidate case is selected.")  case elem := <-intChannels[2]:    fmt.Printf("The third candidate case is selected, the element is %d.n", elem)  default:    fmt.Println("No candidate case is selected!")  }}

注意:在for循环中使用select,如果要屏蔽某个case分支,可以将通道赋值为n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