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和对象的哲学思考

时间:2022-07-22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类和对象的哲学思考,主要内容包括其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是一种程序设计的泛型,同时也是一种程序开发的方法,它将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将程序和数据封装其中,以提高软件的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类(class)和对象(object)是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对象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类是对对象的抽象,具有相同特征(属性)和功能、行为(方法)的对象归为一类。它们的关系是,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模板,即哲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C++定义2个int类型的变量

int apple_count {5};
int orange_count {9};

这里5和9是int类型,他们都占用4个字节,都在-2147483648~2147483647这个范围内。还可以定义很多int类型变量,他们都具有上述的特性。int类型的共性就是占用4个字节,在-2147483648~2147483647这个范围内。再比如,一副扑克牌有52张,牌点(rank)和(花色)各不相同。如果要找出52张牌的共性,那就是牌点和花色,因为任何一张牌都有牌点和花色的特性。

共性是抽象的,个性是具体的

int类型是抽象的,而对象5,9是具体的。如果创建一个牌类(Card):

class Card 
{
public:
    int rank;
    int suit;
    Card() = default;
    Card(int r, int s) : rank{r} ,suit {s}                                    
     {  }
   
    string display()
{
    static const string aRanks[]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J", " Q",
      " K", " A" };
    static const string aSuits[] = {
      "梅花", "方块", "红桃", "黑桃" };
    return aRanks[rank] + " of " + aSuits[suit] + ".";
    }
};

那么这个Card类最多可以生成52个对象,其中就有“方块3”,“黑桃5”,“梅花9”等等。对象比类丰富。

共性与个性相互转化

在保持原有类的属性和功能的基础上,扩展新的功能称为类的继承。被继承的已有类称为父类;派生出的新类叫做子类。子类可以看作父类的一个对象,而子类又可以生成对象。这就是类和对象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共性是一类事物与另一类的区别,而个性是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区别。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