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2内核剖析

时间:2022-07-27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HTTP/2内核剖析,主要内容包括其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首发公众号:码农架构

连接前言

TLS 握手成功之后,客户端必须要发送一个“连接前言”(connection preface),用来确认建立 HTTP/2 连接

这个“连接前言”是标准的 HTTP/1 请求报文,使用纯文本的 ASCII 码格式,请求方法是特别注册的一个关键字“PRI”,全文只有 24 个字节:

PRI * HTTP/2.0rnrnSMrnrn

在 Wireshark 里,HTTP/2 的“连接前言”被称为“Magic”,意思就是“不可知的魔法”。

只要服务器收到这个“有魔力的字符串”,就知道客户端在 TLS 上想要的是 HTTP/2 协议,而不是其他别的协议,后面就会都使用 HTTP/2 的数据格式。

头部压缩

“HPACK”算法是专门为压缩 HTTP 头部定制的算法,与 gzip、zlib 等压缩算法不同,它是一个“有状态”的算法,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各自维护一份“索引表”,也可以说是“字典”(这有点类似 brotli),压缩和解压缩就是查表和更新表的操作。

为了方便管理和压缩,HTTP/2 废除了原有的起始行概念,把起始行里面的请求方法、URI、状态码等统一转换成了头字段的形式,并且给这些“不是头字段的头字段”起了个特别的名字——“伪头字段”(pseudo-header fields)。而起始行里的版本号和错误原因短语因为没什么大用,顺便也给废除了。

为了与“真头字段”区分开来,这些“伪头字段”会在名字前加一个“:”,比如“:authority” “:method” “:status”,分别表示的是域名、请求方法和状态码。

现在 HTTP 报文头就简单了,全都是“Key-Value”形式的字段,于是 HTTP/2 就为一些最常用的头字段定义了一个只读的“静态表”(Static Table)。

部分静态表:

如果表里只有 Key 没有 Value,或者是自定义字段根本找不到该怎么办呢?这就要用到“动态表”(Dynamic Table),它添加在静态表后面,结构相同,但会在编码解码的时候随时更新。

比如说,第一次发送请求时的“user-agent”字段长是一百多个字节,用哈夫曼压缩编码发送之后,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更新自己的动态表,添加一个新的索引号“65”。那么下一次发送的时候就不用再重复发那么多字节了,只要用一个字节发送编号就好。

二进制帧

头部数据压缩之后,HTTP/2 就要把报文拆成二进制的帧准备发送。

报头很小,只有 9 字节:

  • 长度: 默认上限是 2^14,最大是 2^24, 也就是说 HTTP/2 的帧通常不超过 16K,最大是 16M
  • 帧类型: 10种
    • 数据帧: HEADERS 帧和 DATA 帧属于数据帧
    • 控制帧: SETTINGS、PING、PRIORITY 等
  • 帧标志
    • END_HEADERS 表示头数据结束,相当于 HTTP/1 里头后的空行(“rn”)
    • END_STREAM 表示单方向数据发送结束(即 EOS,End of Stream),相当于 HTTP/1 里 Chunked 分块结束标志(“0rnrn”)
  • 流标识符: 就是帧所属的“流”

流与多路复用

流是二进制帧的双向传输序列.

HTTP/2 的流有哪些特点呢?我给你简单列了一下:

  1. 流是可并发的,一个 HTTP/2 连接上可以同时发出多个流传输数据,也就是并发多请求,实现“多路复用”;
  2. 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创建流,双方互不干扰;
  3. 流是双向的,一个流里面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发送或接收数据帧,也就是一个“请求 - 应答”来回
  4. 流之间没有固定关系,彼此独立,但流内部的帧是有严格顺序的
  5. 流可以设置优先级,让服务器优先处理,比如先传 HTML/CSS,后传图片,优化用户体验;
  6. 流 ID 不能重用,只能顺序递增,客户端发起的 ID 是奇数,服务器端发起的 ID 是偶数;
  7. 在流上发送“RST_STREAM”帧可以随时终止流,取消接收或发送;
  8. 第 0 号流比较特殊,不能关闭,也不能发送数据帧,只能发送控制帧,用于流量控制。

上图的意思:

  • 封装成的帧交给 tcp 后随便发, 接收端根据 stream id 进行组合 (组合成 headers + data)

其他:

  • HTTP/2 在一个连接上使用多个流收发数据,那么它本身默认就会是长连接,所以永远不需要“Connection”头字段(keepalive 或 close)。
  • 下载大文件的时候想取消接收,在 HTTP/1 里只能断开 TCP 连接重新“三次握手”,成本很高,而在 HTTP/2 里就可以简单地发送一个“RST_STREAM”中断流,而长连接会继续保持。
  • 因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端都可以创建流,而流 ID 有奇数偶数和上限的区分,所以大多数的流 ID 都会是奇数,而且客户端在一个连接里最多只能发出 2^30,也就是 10 亿个请求。
    • ID 用完了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可以再发一个控制帧“GOAWAY”,真正关闭 TCP 连接。

流状态转换

HTTP/2 的流也有一个状态转换图 (简化):

总结

  1. HTTP/2 必须先发送一个“连接前言”字符串,然后才能建立正式连接;
  2. HTTP/2 废除了起始行,统一使用头字段,在两端维护字段“Key-Value”的索引表,使用“HPACK”算法压缩头部;
  3. HTTP/2 把报文切分为多种类型的二进制帧,报头里最重要的字段是流标识符,标记帧属于哪个流;
  4. 流是 HTTP/2 虚拟的概念,是帧的双向传输序列,相当于 HTTP/1 里的一次“请求 - 应答”;
  5. 在一个 HTTP/2 连接上可以并发多个流,也就是多个“请求 - 响应”报文,这就是“多路复用”
专注专注于系统架构、高可用、高性能、高并发类技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