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技术是一种生命

时间:2022-04-23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如果技术是一种生命,主要内容包括其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推荐人:阳淼 山寨发布会创始人

推荐语:

对“技术”这种事物的分析框架,长期以来一直是功能导向和结果导向的,它能做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的上下游技术各是什么,用马克思·韦伯的标准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方法论。在这种认识框架下,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产物或一种工具而存在。

这在过去或许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工业革命之前,技术本身的发展既缓慢又孤立,几个大陆、几个文明之间并没有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产物,它的发展过程处于“可控”状态,这符合人们对工具的定义:为我所产,为我所用,为我所控。

但是,当世界各地的信息流通速度甚至超过人类神经网络的传输速度时,这种认识是否还能反映技术发展的真实脉络,甚至反过来指导技术研究的方向与方法呢?凯文·凯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由此写作《技术想要什么》。

当技术生产和扩散的速度超过一个阈值之后(目前看这个阈值应该早就被突破了,但还未有明确的定量研究),工具理性那种线性的分析方式就可能无限地趋于无效,因为各个技术之间的渗透、影响、复合,已经超越了谁基于谁、谁导致谁的思维框架,而是真正像生命发展一样:谁能生存,谁能壮大。

所以张鹏并没有陷入神秘主义的窠臼中,而是跟着凯文·凯利一起进行了一场思维体操。 技术本身是否具有了生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看待它的方式。 当“生命论”取代“工具论”,我们对技术发展的视野可能迎来新的疆域。如果我们把市场和自然界对应起来,把技术扩散和种群生存对应起来,把技术产生与种群生殖、繁衍对应起来,一种基于生命逻辑的、对技术的全新分析框架,也将可以由此建立起来。

归根结底,“技术生命论”并不是一个科幻式的论断,或者说宗教式的创生,而是一种分析工具和方法论的改变。我现在不能确定这种改变是否像微积分取代化圆为方、量子力学精细化牛顿力学那样成为一种进化,但至少,生命论可以更逼真地解释很多技术领域的现象:比如微积分和电话分别被两个人独立发现、发明,比如文字、语音通信形式的奇特轮回和交替演化。

文章内容

如果技术是一种生命

文/张鹏

image.png

与技术一起繁衍和进化,这就是人类的未来。

最近有幸与《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的作者、《连线》杂志创始主编、技术哲学家凯文·凯利(KK)再次进行了交流,也对他把“技术看作一种生命体”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越来越觉得他读起来有些晦涩的理论并不是一种虚幻的哲学。实际上,把技术理解为一个生命体对我们理解现实的社会和商业的变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

比如,我们该如何看待创新与模仿?KK认为一个技术、一个模式、一个产品形态的发明者其实仅仅是发现者。因为往往很多人会在相同时间“发现”类似的技术和模式,所以更像是这些东西已经在那里了,而不是被人们神奇地创造出来。

有意思的是,发现者往往不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继承(也可以叫模仿甚至是抄袭)这个发明,让最多人用起来的人和组织却往往能够利益最大化。

image.png

实际上,创造者(发现者)的利益低于最佳推广者的利益,这是技术这个生命形态的需求,他要通过更快更多地使用来繁衍和进化,而不是被发现后缓慢的演进。谁能帮他做到这一点,谁就会获得其丰厚的回报。这种技术生命的根本需求,不是人类的世俗道德能轻易约束的。

你看,“跳出技术仅仅是一种工具”的固化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解答很多问题。比如,我们会发现很多科技创新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遵从技术生命的繁衍和进化规律。

科技的繁衍和进化不是生物体那样纵向垂直的渐进进化。而是横向的,是在与其他技术接触和发生反应后突然爆发的。所以有时候已经看似“灭绝”的技术会被新的技术的杂交和点亮进而复活。

比如历史上失败的瘦客户机,随着云计算和无处不在的网络正在全球范围复苏;比如运营商很多年前没有推行起来的语音短信现在因为3G网络和智能终端而转换成Push to Talk的模式通过微信等应用红遍中国。

所以技术不是孤立的,是技术群体相互的作用才能最大程度释放技术的价值。理解了这样的习性和规律,我们才能在商业上把握技术创新的价值。

与此同时,把技术理解成生命形态也能更好地理解大众对技术的好恶。因为技术元素这种生命体,是需要附着在人类身上才能发展和繁衍的,他们也需要满足我们的需求。

苹果公司的成功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意识到了技术元素的繁衍会强化其“仿真性”,也就是要尽可能通过自然人机交互的方式,消除与人类这个其附着的生命体之间的“排异反应”。所以3岁孩子都可以把玩的ipad,当年必然会横扫所有技术男和刷机控们才能玩转的安卓平板。

“技术元素”这个生命体的力量,在于他们并不仅仅是硬件层面的工具,他们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深层的。实际上,我们也完全可以把技术的自我繁衍诉求,看作促进人类科技创新和人类进化的体外推动力。

image.png

所以,KK的著作虽然难啃,但还是应推荐看一看。技术哲学的美妙,在于它并不是要形成公理性的方法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理解。我们没必要把它看作“科技圣经”,但不妨把它看作是一种审视科技世界的全新思维方式。

正如KK所说:“科技只能回答他能回答的”,而去不断探索和理解,这是人类的职责。

节选自《如果技术是一种生命》

《商业价值》2012年5月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