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危机亦或是新的机遇

时间:2022-04-23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危机亦或是新的机遇,主要内容包括其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技术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在担心技术是否会失控,会威胁人类的发展,比如一个常见的担忧随之出现——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

《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米姆斯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历史学家梅尔文·克兰兹伯格在30年前提出的6条定律。

虽然这6条定律提出有一段时间了,但却能完美解释如今这个被技术包围的时代。而且,当今社会的大多数创新人士,也就是那些创建了各种颠覆性服务和工具的人,同样不是很了解这6条定律。

六大定律

梅尔文·克兰兹伯格

第一定律,技术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但也不是中立的。

这是克兰兹伯格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定律。克兰兹伯格发现,某个技术的影响取决于其对应的地理和文化环境,这意味着某个技术往往既是好的,又是坏的。

比如,虽然杀虫剂“DDT”有可能致癌,但是作为一种廉价而有效的疟疾预防手段,DDT拯救了数十万印度人的生命。

Facebook,既能给患有罕见病患儿的父母带来一线希望(许多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属会在Facebook上寻找相似情况的人),又可能变成助长政治极端群体的工具。

一种技术的好坏,和我们在什么环境下使用这种技术有关,它取决于环境的好坏。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多科技公司都不愿意面对的问题:科技给了他们巨大的力量,但同时他们也有义务考虑自己产品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第二定律,发明是需求之母。

这似乎和我们过去的理解不太一样。“每一项技术都需要通过额外的技术进步,才能完全发挥效果。”比如,智能手机的发明,带来了对其他技术源源不断的需求,小到手机壳的发明,大到5G无线技术的发展。

第三定律,技术都是成套出现的,单一技术需要搭配其他技术。

要理解一整套技术的任何一个部分,需要观察它对其它组成部分的依赖程度,包括这一技术的基本运作原理。

第四定律,尽管在很多公共问题中,技术可能是主要因素,但在制定技术政策时,非技术因素占主导地位。

历史学家罗伯特·波斯特就曾指出:“人们觉得技术有某种内在的力量,事实并非如此。技术必须要由政治力量、文化力量或者某种其它的东西激发出来。”

前不久美国国会宣布,计划强制要求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一样,披露都有谁花钱购买了它们的政治广告服务。

此前对互联网广告监管时,之所以没有要求披露这部分内容,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因为之前在监管这一类新媒体时,监管机构的做法比较宽容。

第五定律,历史相关性是普遍存在的,但技术的历史相关性是最强的。

冷战推动了核武器和导弹的研发,而这反过来又推动了防御战争的通讯系统的发展,随后才有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完善,最终变成了今天的互联网。

但这意味着我们要将现代世界的形成归功于冷战吗?又或者说,冷战是由美国和前苏联的技术发展引起的吗?

第六定律,技术是人本身的一种活动。

库克在麻省理工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说:“技术可以成就伟大,但是技术并不想做什么伟大的事情,它不想做任何事情。”

尽管技术有很大的威力,但如何使用技术却取决于我们。由于技术是通过企业进行普及的,所以企业就要考虑自己的行动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如何从中获利。

库克曾经好几次宣称苹果公司会保护用户的数据,谷歌最近也开展了反歧视措施,防止它的人工智能技术变得种族歧视。当企业没这么做的时候,监管部门、媒体和公众就要替企业考虑这些问题。

我们当前的额人工智能主要是提点一些重复性的,或者说叫做战术性的、有规律可寻的这样的一些领域,其实最终其实还是提升人们的生活效率,给我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

尤其是创意或者是旭尧人跟人之间交流的这些领域,机器人还是没有办法替代人们之间这种特殊的情感交流的。

人工智能的到来带来的究竟是危机还是新的机遇?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