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st week

时间:2021-08-28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The first week,主要包括The first week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1.按系列罗列Linux的发行版,并描述不同发行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slackware: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OpenSuse
  • debian:     ubuntu,deepin,mint
  • redhat:     RHEL,Centos, 中标麒麟,Fedora
  • Alpine
  • ArchLinux
  • Gentoo
  • LFS
  • Andoid
    联系:所有发行版都是使用Linux内核;都需要遵循GNU的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协定
    区别:区别在于继承不同版本的内核,库、程序的组成。不同发行版几乎采用了不同包管理器(SLES、Fedora、openSUSE、centos、RHEL使用rmp包管理系统,包文件以RPM为扩展名;Ubuntu系列,Debian系列使用基于DPKG包管理系统,包文件以deb为扩展名。)

2.安装Centos7.9以及Ubuntu操作系统

  • Centos7.9:
     
    首先新建虚拟机,然后点击下一步
     

     
    选择稍后安装操作系统并点击下一步
     

     
    选择对应的系统版本进行下一步
     

     
    选择自己的安装路径,下一步
     

     
    选择合适的容量,下一步
     

     
    点击自定义硬件,在弹出窗口中选择新CD/DVD(IDE),找到自己iso文件路径,然后关闭页面,点击完成
     


     
    打开安装的虚拟机
     

     
    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语言,然后continue
     

     
    **点击如图红框,更改自己对应的时区,连接网络,并进行分区(分区根据自己需求),之后开始安装 **
     

     
    在这里设置root密码以及用户及密码,等待安装完成
    &nbsp

     
    安装完成,reboot进行验证
    &nbsp

     
    使用创建的用户登入系统,网络连接正常,至此安装结束
     

  • 安装Ubuntu:
     
    前面步骤一样这里就不说了,直接打开新建的虚拟机,选择语言,然后回车
     

     
    选择对应的时区
     

     
    默认英语键盘,这个地方选择no
     

     
    默认英语键盘,直接回车
     

     
    等待即可
     

     
    这里给虚拟机起名字,然后continue
     

     
    由于Ubuntu不允许root登录,这里需要自己新建一个用户名
     

     
    为用户名设置密码,然后continue,等待即可
     

     
    选择yes,回车等待
     

     
    这里进行分区,分区完,选择yes等待即可
     

     
    这里是选择是否需要代理上网,根据自己情况选择,然后continue等待
     

     
    这里选择是否更新,根据情况,我这里选择不自动更新,然后回车即可
     

     
    这里用方向键选择要安装的组件,空格选中,然后回车等待
     

     
    选择YES,直接回车,然后continue,安装完成,之后进行第一此启动
     


     
    进行验证,至此安装完成
     

3.配置环境变量,实现执行history的时候可以看到执行命令的时间
 
执行命令:HISTTIMEFORMAT="%F %T ",即可实现;
永久生效:echo 'HISTTIMEFORMAT="%F%T"'>>/etc/profile

4. 总结Linux哲学思想

  • 一切皆文件(硬件设备也是如此)
  • 由众多目的单一的小程序组成,一个程序只做一件事,且做
  • 组合小程序完成复杂任务
  • 尽可能避免跟用户交互
  • 使用文本文件保存配置信息
  • 提供机制,而非策略

5. 总结Linux命令格式,并用实例说明。

  • echo:
         echo: 要输出的信息
         例如:echo "hello world"
     

     
         例如:echo $PATH 查看外部命令的所在位置
     

     
         echo -e 可实现其功能,echo -e '\a'为报警功能
     
  • screen:
         screen:可模拟多个窗口,窗口关闭,还可以调出来,常用于任务需要执行长时间的时候。
         screen -ls:显示已经建立的屏幕
         screen:打开一个新的屏幕
         exit:退出当前屏幕
         screen -r ID:返回某个屏幕
  • date:
         date:显示系统时间*
         clock:显示硬件时间
         clock -W:把系统时间同步到硬件时间
         clock -s:把硬件时间同步到系统时间
         cal:显示日历
  • ifconfig:
         ifconfig:查看和配置系统的网络信息
         ifconfig -a:显示所有的网卡信息
         ifconfig 网卡名:查看指定网卡信息
         ifconfig 网卡名 ip/mask:配置网卡地址(子网掩码必须指定)
         ifconfig 网卡名 up/down:开启或者禁用网卡
         配置Ip地址是立即生效,但重启网络服务或重启主机,都失效
  • export:
         export -p:列出所有的shell赋予程序的环境变量。

         export -n:删除指定的变量。变量实际上并未删除,只是不会输出到后续指令的执行环境中。
         export -f:代表变量名称中为函数名称。

6.描述Linux发行版的系统目录名称命名规则以及用途
 
      目录命名规则:

  • 使用LSB(Linux Standard Base)分层结构
  • 遵循FHS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标准
  • 文件名最长255个字节
  • 包括路径在内文件名称最长4095个字节
  • 蓝色-->目录 绿色-->可执行文件 红色-->压缩文件 浅蓝色-->链接文 灰色-->其他文件
  • 除了斜杠和NUL,所有字符都有效.但使用特殊字符的目录名和文件不推荐使用,有些字符需要用引号来引用它们
  • 标准Linux文件系统(如ext4),文件名称大小写敏感
     
    用途:
     
    ├── bin -> usr/bin:所有用户使用的基本命令:不能关联至独立分区,os启动即会用到的程序
    ├── boot: 引导文件存放目录,内核文件、引导加载器都存放于此目录
    ├── data: 自定义目录
    ├── dev: 设备定义及特殊文件存储位置
    ├── etc: 配置文件目录
    ├── home: 普通用户家目录
    ├── lib -> usr/lib: 启动时程序依赖的基本共享库文件以及内核模块文件
    ├── lib64 -> usr/lib64: 专用于x86_64系统上的辅助共享库文件存放位置
    ├── media: 便携式文件系统挂载点
    ├── mnt: 临时文件系统挂载点
    ├── opt: 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安装位置
    ├── proc: 用于输出内核与进程信息相关的虚拟文件系统
    ├── root: 管理员的家目录
    ├── run: 运行中的进程相关数据,通常用于存储进程pid文件
    ├── sbin -> usr/sbin: 管理类的基本命令;不能关联至独立分区,os启动会用到的程序
    ├── srv: 系统上运行的服务用到的数据
    ├── sys: 用于输出当前系统上硬件设备·1相关信息虚拟文件系统
    ├── tmp: 临时文件存储位置
    ├── usr: 全局共享的只读数据路径
    └── var: 存储常发生变化的数据的目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BY-1117/p/1520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