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热更新流程,来自阿里巴巴佛系安卓程序员的指南,2年以上经验必看

时间:2021-08-25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android热更新流程,来自阿里巴巴佛系安卓程序员的指南,2年以上经验必看,主要包括android热更新流程,来自阿里巴巴佛系安卓程序员的指南,2年以上经验必看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前言

从2010年开始Android市场开始需要大量的Android开发人员,招聘市场上也开始大量招Android开发人员,大量java开发者开始学习Android开发,招聘市场面试要求上只要有一定java语法基础,都很容易应聘上Android开发的岗位,因为那时候国内Android开发的需求刚刚起步,从事Android开发的人员很少,到2011-2012年,只要有一年左右的Android开发经验,那时候在一线城市很容易拿到10K的起步薪资,那时候市场Android开发的市场空缺大概有30万左右。

这时候大量软件培训公司开始大量培训Android开发人员,一时大批开发者或者大学毕业生开始涌向移动开发,当然此时也是移动互联网大势发展的时候,一大批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开始出现,当时号称只要做个App就可以开始创业了。

到了2016年年底时,市场上Android的招聘需求大量减少,当然这时候有一批相应的创业公司已经衰退,对应培训市场上已经不再把Android开发作为热门核心的培训科目,到现在创业也不用一开始就做一个App就可以开始了,现在越来越讲究精益创业,刚开始推崇最小化可行产品。

现在越来越讲究效益和成本,比如现在只需一个小程序,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视频,一个微信群或者QQ群,甚至只需要经营你的朋友圈就可以开始你的初期创业想法。

当然一些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迭代,新技术的层出不穷让我们本身对Android开发水平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时已经产生各种焦虑和担忧,比如前段时间快应用的出现,今年小程序的火爆,各种混合开发,跨平台开发已经让我们学习跟不上脚步,就算我们在Android原生开发中也出现各种框架,各种开源库,以及各种大型项目的构建技术和细分领域的技术比如NDK,音视频、逆向技术、图像技术等等已经让我们应接不暇。

以上种种让我们产生了移动Android开发已经凉了,有人有这样的比喻,现在学习加入Android开发,犹如1949年10月加入GMD。确实移动市场没有之前的火爆,但是移动开发真的凉了吗?

计划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要针对性地做一些改变.
以下思路转变要切记:

1.核心思想, 从项目出发, 打牢基础, 逐步深入;
2.上班期间不再惦记其他知识的学习, 专心研究项目上需要的知识/碰见的问题, 否则只会三心二意, 项目上的技术点做不深入, 其他知识点也看不踏实;
3.下班后, 除了陪家人朋友/做家务之外的个人时间, 要抽出大半来学习, 比如没其他事的话可以玩游戏/逛吃的时间, 这个比较笼统, 没有具体衡量标准, 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
4.学习时切忌不要急于求成, 以深入学习/学会应用为目标, 写博客是为了总结记录, 而不是为了花里胡哨的标榜什么. 比如写了一个算法, 尽量联系下应用场景; 看了一段源码, 想一下对应用层调用有什么影响, 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具体的学习目标

1.周一到周五晚上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小段时间, 用来学习小节点的算法知识, 周末大段的时间用于研究源码或者JVM等较深入的知识, 周六周天相加至少要6小时, 其余时间与媳妇商量来定;
2.算法知识先看完<剑指offer>, 然后刷LeetCode; 源码和JVM先看<Android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 然后看下<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这三本书是今年的目标.

总结

最后小编想说:不论以后选择什么方向发展,目前重要的是把Android方面的技术学好,毕竟其实对于程序员来说,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技术有太多太多,要想不被环境淘汰就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从来都是我们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我们!

这里附上我整理的几十套腾讯、字节跳动,京东,小米,头条、阿里、美团等公司19年的Android面试题。把技术点整理成了视频和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诸多细节。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小部分。

详细整理在Gitee可以见;

Android架构视频+BAT面试专题PDF+学习笔记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

技术进阶之路很漫长,一起共勉吧~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orongqianyu/p/1518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