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包含块
指出错误观念
许多开发者认为一个元素的包含块就是他的父元素的内容区,其实这是错误的(至少不完全正确)!
一个元素的尺寸和位置经常受其包含块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包含块就是这个元素最近的祖先块元素的内容区,但也不是总是这样。
下面我们看看盒模型:
当浏览器展示一个文档的时候,对于每一个元素,它都产生了一个盒子。每一个盒子都被划分为四个区域:
- 内容区
- 内边距区
- 边框区
- 外边距区
什么是包含块?
包含块有分为根元素包含块和其他元素的包含块。
根元素包含块
根元素html的包含块是一个矩形,叫做初始化包含块(initial containing block)。
可以看到html外面还有空间,这个包含html的块就被称为初始包含块(initial containing block),它是作为元素绝对定位和固定定位的参照物。
对于连续媒体设备(continuous media),初始包含块的大小等于视口viewpor的大小,基点在画布的原点(视口左上角);对于分页媒体(paged media),初始包含块是页面区域(page area)。初始包含块的direction属性与根元素的相同。
其他元素的包含块
大多数情况下,包含块就是这个元素最近的祖先块元素的内容区,但也不是总是这样,下面就来学习如何确定这些元素的包含块。
如何确定元素的包含块?
确定包含块的过程完全依赖于这个包含块的 position 属性,大致分为下列场景:
- 如果 position 属性是 static 或 relative 的话,包含块就是由它的最近的祖先块元素(比如说inline-block, block 或 list-item元素)或格式化上下文BFC(比如说 a table container, flex container, grid container, or the block container itself)的<span style="color: red">内容区的边缘</span>组成的。
- 如果 position 属性是 absolute 的话,包含块就是由它的最近的 position 的值不是 static (fixed, absolute, relative, or sticky)的祖先元素的<span style="color: red">内边距区的边缘</span>组成的。
- 如果 position 属性是 fixed 的话,包含块就是由 viewport (in the case of continuous media) or the page area (in the case of paged media) 组成的。
- 如果 position 属性是 absolute 或 fixed,包含块也可能是由满足以下条件的最近父级元素的<span style="color: red">内边距区的边缘</span>组成的:
A transform or perspective value other than none
A will-change value of transform or perspective
A filter value other than none or a will-change value of filter (only works on Firefox).
元素包含块的作用?
元素的尺寸和位置经常受其包含块的影响。对于一个绝对定位的元素来说(他的 position 属性被设定为 absolute 或 fixed),如果它的 width, height, padding, margin, 和 offset 这些属性的值是一个比例值(如百分比等)的话,那这些值的计算值就是由它的包含块计算而来的。
简单来说,如果某些属性被赋予一个百分值的话,它的计算值是由这个元素的包含块计算而来的。这些属性包括盒模型属性和偏移属性:
- height, top, bottom 这些属性由包含块的 height 属性的值来计算它的百分值。如果包含块的 height 值依赖于它的内容,且包含块的 position 属性的值被赋予 relative 或 static的话,这些值的计算值为0。
- width, left, right, padding, margin, text-indent(2018-05-27修改)这些属性由包含块的 width 属性的值来计算它的百分值。
下面看些例子
下面示例公用HTML代码
<body> <section> <p>This is a paragraph!</p> </section> </body>
示例一
CSS代码
body { background: beige; } section { display: block; width: 400px; height: 160px; background: lightgray; } p { width: 50%; /* == 400px * .5 = 200px */ height: 25%; /* == 160px * .25 = 40px */ margin: 5%; /* == 400px * .05 = 20px */ padding: 5%; /* == 400px * .05 = 20px */ background: cyan; }
在这里,这个P标签position为默认的static,所以它的包含块为Section标签,通过我们的判断规则一来确定。
示例二
CSS代码
body { background: beige; } section { display: inline; background: lightgray; } p { width: 50%; /* == half the body's width */ height: 200px; /* Note: a percentage would be 0 */ background: cyan; }
在这里,这个P标签position为默认的static且它的父标签Section的display为inline,所以P标签的包含块为body标签,通过我们的判断规则一来确定。
示例三
CSS代码
body { background: beige; } section { transform: rotate(0deg); width: 400px; height: 160px; background: lightgray; } p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80px; top: 30px; width: 50%; /* == 200px */ height: 25%; /* == 40px */ margin: 5%; /* == 20px */ padding: 5%; /* == 20px */ background: cyan; }
在这里,这个P标签position为absolute且它的父标签Section的transform不为none,所以P标签的包含块为Section标签,通过我们的判断规则四来确定。
示例四
CSS代码
body { background: beige; } section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30px; top: 30px; width: 400px; height: 160px; padding: 30px 20px; background: lightgray; } p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50%; /* == (400px + 20px + 20px) * .5 = 220px */ height: 25%; /* == (160px + 30px + 30px) * .25 = 55px */ margin: 5%; /* == (400px + 20px + 20px) * .05 = 22px */ padding: 5%; /* == (400px + 20px + 20px) * .05 = 22px */ background: cyan; }
在这里,这个P标签position为absolute且它的父标签Section的position不为static,所以P标签的包含块为Section标签的padding边缘算起(前提是不能 box-sizing设置为border-box),通过我们的判断规则二来确定。
示例五
CSS代码
body { background: beige; } section {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margin: 30px; padding: 15px; background: lightgray; } p { position: fixed; width: 50%; /* == (50vw - (width of vertical scrollbar)) */ height: 50%; /* == (50vh - (height of horizontal scrollbar)) */ margin: 5%; /* == (5vw - (width of vertical scrollbar)) */ padding: 5%; /* == (5vw - (width of vertical scrollbar)) */ background: cyan; }
在这里,这个P标签position为fixed,所以P标签的包含块为初始包含块(viewport),通过我们的判断规则三来确定。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omo798/p/11942034.html
- Android之SurfaceView学习一
- 10.5 nload 命令
- 10.4 sar 命令
- javascript 技术填坑之URL
- 用css绕过同源策略跨域窃取数据
- byte与string之间的相互转换
- Linux基础(day 34)
- c++ 文件分块
- 深入学习Apache Spark和TensorFlow
- 10.16/10.17/10.18 iptables nat表应用
- C++实现int与string之间的相互转换
- 10.15 iptables filter表案例
- 利用crypto++库,实现计算string的md5值
- daemon函数结合脚本实现start, stop, restart
- HTML 教程
- HTML 简介
- html div 标签介绍
- html span 标签介绍
- html a 超链接标签
- HTML Br换行标签介绍
- HTML P段落标签介绍
- HTML br与p标签区别
- Html H 标题标签
- html px em pt长度单位
- HTML form 标签
- HTML radio 单选框
- HTML B 加粗标签
- HTML strong加粗粗体标签
- HTML em 强调标签
- HTML i 斜体标签
- HTML u下划线标签
- HTML s 删除线标签
- Html img 图片标签
- Html上标注sup与下标注sub标签
- HTML nobr 禁止换行标签
- HTML hr 水平线标签
- HTML label 标签
- HTML input 标签
- HTML textarea 标签
- HTML select下拉列表标签
- HTML checkbox 多选框
- HTML font color 标签
- HTML iframe 框架标签
- HTML Table 表格
- HTML dl dt dd 标签
- HTML ol li有序列表标签
- HTML ul li 无序列表标签
- HTML 注释
- CSS 教程
- CSS 简介
- CSS 语法
- CSS Id 和 Class选择器
- CSS 样式的创建
- CSS background 背景介绍
- CSS 文本样式
- CSS font 字体
- CSS A 链接
- CSS ul ol列表样式
- CSS TABLE 样式
- CSS 框模型
- CSS border 边框
- CSS Outlines 轮廓
- CSS 外边距 Margin
- CSS Padding 内边距
- CSS 分组和嵌套选择器
- CSS 尺寸 (Dimension)
- CSS Display 属性
- CSS Position 定位
- CSS Float 浮动
- CSS 水平对齐(Horizontal Align)
- CSS 组合选择符
- CSS 伪类
- CSS 伪元素
- CSS 导航栏
- CSS 下拉菜单
- CSS 图片廊
- CSS 图像透明/不透明
- CSS sprite 图像拼合技术
- CSS 媒体类型
- CSS 属性选择器
- CSS 实例
- 【LeetCode】加油站
- C++哈希表头文件
- SpringBoot--防止重复提交(锁机制---本地锁、分布式锁)
- CF949E Binary Cards 题解
- Linux07——安装MySQL
- Burp Suite使用介绍
- 进程队列补充、socket实现服务器并发、线程完结
- Spring Boot入门样例-001-Java和Maven安装配置
- typescript简介
- Guid--调用Guid.genID();
- python之多线程变量共享
- 【LeetCode】二叉树的最小深度
- 网络编程遇到相关问题
- Vim编译器的相关知识
- esp8266 第二章 如何通过Makefile 重写esp工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