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时间:2019-10-20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主要包括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个人信息

  • 郑兰艳
  • 201821121064
  • 计算1813

1 实验目的

  •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 配置参数
  • 抓包
  • 分析数据包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 客户端的IP地址为192.168.1.64
  • 服务端的IP地址为192.168.2.64。
  • router配置

          (1)清除路由器的现有配置  

    • Router>enable # 进入特权执行模式

    • Router#erase startup-congig  #清除路由器的现有配置

    •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 Router(config)#no domain-lookup  #禁用DNS查找   

          (2)配置并激活端口

    • Router(config)#hostname R # 将路由器名称配置为R

      

    • R(config)#interface G0/0/0  #进入路由器端口G0/0/0

    • 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65 255.255.255.0  #路由器端口G0/0/0配置ip地址

    • R(config-if)#no shutdown  # 打开路由器端口G0/0/0   

    • R(config)#interface G0/0/1  #进入路由器端口G0/0/1

    • R(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65 255.255.255.0  #路由器端口G0/0/1配置ip地址

    • R(config-if)#no shutdown # 打开路由器端口G0/0/1

      

          (3)配路由算法

    • R(config)#router rip  #启动动态路由

    • R(config-router)# versin 2  #使用rpi 2版本

    • 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关闭自动路由汇总

    • R(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  

    • R(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2.0  #指定网络

       

          (4)验证参数配置是否正确

    • R#show ip interface brief  #检验ip地址正确并且接口处于激活状态

    • R#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表

    • R#ping 192.168.2.65  #任意两台机器能ping成功 

      

         

       

3.3 抓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1)抓包

       

(2)报文

    

     

(3)画出TCP连接建立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

  

(4)分析序号和确认号的变化

  • 第1次握手:建立TCP连接时,PC向服务器TCP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这时首部的同步位SYN=1,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x。客户端状态为SYN_SENT;
  • 第2次握手:服务器收到连接请求报文之后,同意建立连接,向客户端发送确认报文。在确认报文段中SYN位和ACK位都为1,确认号ack等于x+1,同时初始序号seq=y;
  • 第3次握手:PC收到服务器的确认后,还要向服务器给出确认,确认报文段的ACK置1,ack=y+1,自己的序号为seq=x+1;

(5)解答:为什么连接建立需要第三次握手

      答: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到服务端,因而产生错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engly/p/1170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