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包、拆包

时间:2019-08-16
本文章向大家介绍粘包、拆包,主要包括粘包、拆包使用实例、应用技巧、基本知识点总结和需要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粘包、拆包发生原因

(1)socket缓冲区与滑动窗口

  先明确一个概念:每个TCP socket在内核中都有一个发送缓冲区(SO_SNDBUF )和一个接收缓冲区(SO_RCVBUF),TCP的全双工的工作模式以及TCP的滑动窗口便是依赖于这两个独立的buffer以及此buffer的填充状态。SO_SNDBUF和SO_RCVBUF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默认情况下都是8K

SO_SNDBUF

进程发送的数据的时候(假设调用了一个send方法),最简单情况(也是一般情况),将数据拷贝进入socket的内核发送缓冲区之中,然后send便会在上层返回。换句话说,send返回之时,数据不一定会发送到对端去(和write写文件有点类似),send仅仅是把应用层buffer的数据拷贝进socket的内核发送buffer中

SO_RCVBUF

把接受到的数据缓存入内核,应用进程一直没有调用read进行读取的话,此数据会一直缓存在相应socket的接收缓冲区内。再啰嗦一点,不管进程是否读取socket,对端发来的数据都会经由内核接收并且缓存到socket的内核接收缓冲区之中。read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内核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应用层用户的buffer里面,仅此而已

滑动窗口

TCP链接在三次握手的时候,会将自己的窗口大小(window size)发送给对方,其实就是SO_RCVBUF指定的值。之后在发送数据的时,发送方必须要先确认接收方的窗口没有被填充满,如果没有填满,则可以发送。

每次发送数据后,发送方将自己维护的对方的window size减小,表示对方的SO_RCVBUF可用空间变小。

当接收方处理开始处理SO_RCVBUF 中的数据时,会将数据从socket 在内核中的接受缓冲区读出,此时接收方的SO_RCVBUF可用空间变大,即window size变大,接受方会以ack消息的方式将自己最新的window size返回给发送方,此时发送方将自己维护的接受方的window size设置为ack消息返回的window size。

此外,发送方可以连续的给接受方发送消息,只要保证对方的SO_RCVBUF空间可以缓存数据即可,即window size>0。当接收方的SO_RCVBUF被填充满时,此时window size=0,发送方不能再继续发送数据,要等待接收方ack消息,以获得最新可用的window size。

现在来看一下SO_RCVBUF和滑动窗口是如何造成粘包、拆包的?

粘包:假设发送方的每256 bytes表示一个完整的报文,接收方由于数据处理不及时,这256个字节的数据都会被缓存到SO_RCVBUF中。如果接收方的SO_RCVBUF中缓存了多个报文,那么对于接收方而言,这就是粘包。

拆包:考虑另外一种情况,假设接收方的window size只剩了128,意味着发送方最多还可以发送128字节,而由于发送方的数据大小是256字节,因此只能发送前128字节,等到接收方ack后,才能发送剩余字节。这就造成了拆包。

(2)MSS和MTU分片

MTU最大传输单元是Maxitum Transmission Unit的简写,是OSI五层网络模型中链路层(datalink layer)对一次可以发送的最大数据的限制

MSS是Maximum Segement Size的缩写,表示TCP报文中data部分的最大长度,是TCP协议在OSI五层网络模型中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对一次可以发送的最大数据的限制。

发送方发送数据时,当SO_SNDBUF中的数据量大于MSS时,操作系统会将数据进行拆分,使得每一部分都小于MSS,这就是拆包

(3)Nagle算法

Nagle算法就是为了避免网络中充斥着许多小数据块

粘包拆包的解决方案

自定义定义通讯协议,一般是按照长度编码,将消息分为消息头和消息体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oris5013/p/11365035.html